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影视 > >> 内容页

张颂文能火向全国,是因为他踩中了,中国文化的三个“隐形规则”

2023-03-07 21:10:14 来源:影视音乐

2017年,《战狼2》大卖56亿,打破了国产片的票房纪录。


【资料图】

一夜之间,吴京火向全国,“贱不贱呐”的言论也传遍了网络。

这时候他遇到了李连杰,李连杰告诫他:“夹着尾巴做人。”

这句话救了吴京。

当顶着光环的吴京,再次面对媒体,他冷静了下来:

“并不是你的票房高,就水平很高,不是的。”

之后吴京保持低调,《战狼3》一直隐而不发,反而靠着《流浪地球》《长津湖》等系列电影,巩固了自己的口碑和地位。

6年之后,张颂文也遇到了同样的处境。

他主演的《狂飙》真的太火了,即使完结一个多月了,依旧独领风骚。

它2月的播放量是断层的第一名,其他新剧加起来,都不够它打的。

爱奇艺的CEO龚宇透露,《狂飙》是爱奇艺成立13年以来,流量最大、收入最高、影响力最大的一部剧。

这样空前的热度下,剧中的演员几乎都吃到了红利。

“高启盛”代言了某款游戏;

“高启兰”走进了带货直播间,戴上了金丝眼镜;

大嫂“陈书婷”代言了一线品牌手机;

甚至是“疯驴子”这样的小配角,半夜12点直播,都有9万人同时在线看他。

作为主演之一的张颂文,那就更火了。

社媒上,他只要一发动态,点赞量都轻松破百万,妥妥的顶流。

他只要愿意,一条商务文案的起步价都好几百万,而且还得排队。

可是近一个月,张颂文只发了2条动态。

一条是宣传新片《不止不休》,一条是感谢网友创作的高启强绘画作品。

短视频平台上,高启强的热度都超过孙悟空了,可是张颂文甚至都没有注册账号,很多明星想和他互动都没有渠道。

在公共平台上,《狂飙》之后,其他演员都接受了大大小小的采访,张颂文至今没有接受任何形式的独家专访。

据媒体人爆料,他拒绝采访的原因仅仅是因为顾虑高启强是个反面角色。

此外,张颂文至今还没有做过一个广告代言。

不甘寂寞的网友只好纷纷“考古”,找出了张颂文成名前接受采访、发过的动态、表演综艺上对学员的指导,来表达对他的喜爱。

其实几年前,张颂文采访时就坦言,自己在40岁的时候还没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

他渴望成名,渴望赚钱。

可是当名利来了之后,他却选择了另一条不太一样的路。

01、

张颂文为何在流量的风口处“主动隐身”?

这看似不可理解,其实张颂文是精准地踩中了中国文化中的第一条隐形规则。

用李连杰的话说,就是“夹着尾巴做人”。

“夹着尾巴做人”,这原本指的是一个人落魄以后,诚惶诚恐、如履薄冰的状态。

可是在隐形规则里,它的意思完全相反。

这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分寸感”,更是对自己境况的清醒思考。

特别当一个人飞黄腾达,突然被捧上神坛的时候,往往更应该夹起尾巴做人。

因为背后一定会有无数双眼睛盯着他,用放大镜寻找他身上的污点,试图把他拉下神坛。

这些年我们看到过太多“翻车”的例子了。

比如小沈阳。

09年春晚一夜爆火后,他在全国各处巡演,还拍摄了张艺谋的《三枪拍案惊奇》,甚至被媒体爆料拍摄过程中和孙红雷起了冲突。

过快站上巅峰,也很快透支了自己。

比如文章。

出道即巅峰,有马伊琍这个贤内助,认了李连杰当干爹,被周星驰相中。

可在最巅峰他也不懂得收敛自己,最后的结果大家都看到了,“周一见”事件后,他就彻底沉寂了。

再比如某些小鲜肉。

人生阅历浅,一夜成名后找不着北,跑去综艺节目里当导师,被众星捧月,真把自己当成老艺术家了。

结果最后被素人的一篇小作文就给绊倒了。

所以在娱乐圈,这种“夹着尾巴做人”,往往是更需要遵守的金科玉律。

不狂妄,不高傲,越出名,越要规范自己的谈吐、言行。

我们看到冯巩这种级别的老艺术家,吃饭遇到陌生人敬酒,照样端起酒杯笑脸相迎,酒杯还放得低低的。

张颂文同样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

突然爆红后,他也开始遇到粉丝接机,耐心合完影后,他告诉粉丝下次不要再来接机了。

在网络上,他也频频和网友互动,没有任何架子,回复内容也尽显风趣。

46岁的张颂文在圈子里摸爬滚打多年,阅尽了人情冷暖。

他在这个节骨眼上选择隐身,把自己位置摆得足够低。

看似慢了一步,其实是精准踩上了步点。

02、

最近皮哥看了太多张颂文的采访,读了太多他写的文字和感悟。

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他说的每句话,写的每一行字,都能让你感受到真诚。

他的这种真诚很特别,坦诚像一张白纸,但细品起来,又不像是妙手偶得之。

比如有一次张颂文和巩俐一同参加访谈活动。

张颂文直言巩俐影响了自己20年,这其实是一句很平常的恭维。

可是随后张颂文讲了一个例子,一下子打动了大家。

他回忆20年前自己刚毕业,刘佩琦就把自己的小房子,便宜租给了他。

张颂文在房子的柜子里找到了一个红色日记本,上面写着《秋菊打官司》拍摄日记,刘佩琦记录了自己在拍摄这部影片时的所见所闻。

日记的第一篇就写了他去山东临沂,剧组的工作人员来接他,在回程的大巴车上,他才发现同行的人群中有巩俐。

原来为了拍好这部剧,巩俐已经提前来体验生活,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当地的农村妇女。

在描述这个故事时,张颂文描述了很多细节。

他清楚记得时间是2002年,清楚记得自己被日记打动,一直坐在地上看了3个小时。

还清楚记得刘佩琦描述巩俐体验生活时的原话,“一个多月不洗澡,袖子上都是擦拭过的鼻涕印子”。

听完他的话,你看不到一点恭维和讨好,感受到的就是那种很纯粹的真诚。

但反复看这段采访,他的话字里行间都很有分寸感。

比如对刘佩琦的感激隐隐提出,对巩俐的调侃点到为止,对自己的嘲讽直接拉满。

看似是即兴发挥,可是这段谈话完全可以当作一篇即兴小作文了。

张颂文的真诚背后,是他踩准了中国文化中的另一个隐形规则——

“知世故而不世故”。

18岁的年轻人也真诚。

但他们的真诚是涉世未深,说话像竹筒倒豆子般,好的坏的都说。

我们不喜欢这样的真诚,它不够稳重。

30岁的中年人也真诚。

但他们的真诚带着世故。

他们学会了面面俱到,左右逢源,说话滴水不漏,唯独少了一些情人味儿。

我们从心底厌恶这样的真诚,但不得不成为它的信徒。

46岁的张颂文也真诚。

但他的真诚是“知世故而不世故”的真诚。

他的人生阅历足够丰富,人际交往中的武器库足够多样。

但修炼到最后,丢掉了所有的武器,做到了手中无剑,心中也无剑,以真诚待人。

纵观历史,能被人铭记的往往是两类人。

一类人带着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悲壮。

比如六出祁山的诸葛孔明,星落五丈原并不是他的败笔,反而让他的光芒更加闪耀。

另一类人带着知世故而不世故的真诚。

比如创立心学的王阳明,他坚持知行合一,研究学问时保持谦卑,平定叛乱时却足智多谋,一生致力于做一个圣贤。

张颂文就属于第二类人,是这个浮躁的时代急缺的精神偶像。

很多人不知道,张颂文在报考北京电影学院之前曾经工作过5年。

他最开始是一名导游,而导游要接触各行各业的人物,知世故,懂人情,张颂文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早在20多年前,他就靠导游月收入达到了2万元,成为了“广东省最佳导游”。

可这样的一个知世故的人,却选择了一条相反的路。

24岁那年,有人问他,你的梦想是什么?

一句话击中了张颂文,之后他放弃了高薪工作,辞职考取了北京电影学院,去勇敢追逐自己的电影梦。

专业成绩在全届排名第一,这个毕业成绩称得上过硬。

可毕业后,张颂文找工作却多次碰壁。

第一年他投了360多份简历,第二年这个数字下降到了280,第三年降到了200,从中也能看出张颂文的自信心一直被打击。

提到这段往事,他不愿意多回忆细节,他说能撑着自己走下来的就是对表演的热爱。

张颂文懂世故,但他把察言观色的热情用在了表演上,把最温暖的一面给了真正在乎的人。

比如他刚上大学,普通话不好,就在操场苦练绕口令“四是四,十是十”。

师姐海清提醒他效果不佳,他就给嘴里塞了石头,尽力去除广东腔。

多年后,他的努力开花结果,因为他普通话和粤语都很出色,很多港台明星初登内地都会请他做表演老师,钟汉良、林志玲都是他的学生。

比如他会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别人的生活,这已经成为了他的一种本能。

在综艺《演技派》中,他给学员展示了这种绝活儿。

他们来到医院门口,从医院门口走出一个中年女性,张颂文判断,她是该院的职工。

他的理由全部由捕捉到的细节支撑。

比如对方的穿着打扮、随身物件、看到摄影机的神情,最主要还有手里拿着的电动车钥匙。

一旁的学员都叹服了。

再比如张颂文的经纪人赵玉德之前带的是舒淇、张家辉这种大咖,认识张颂文的时候,他还没红,正处于事业的最低谷,一年收入甚至不到2万。

但赵玉德被张颂文的真诚打动,他只身从香港来到北京当张颂文的经纪人,从不逼迫他拍烂戏,并且坚称他可以火。

后来赵玉德意外离世,张颂文每年都会到他的社媒主页下留言。

可惜他的至交看不到好友苦尽甘来的这一天了。

03、

张颂文这段时间的爆火,也让网络上关于演员的讨论,又提升到了一个新的维度。

演员在古代叫伶人艺伎。

传统文化中,他们地位很低,文化素养却要求极高。

他们能和文人雅士吟诗颂曲,也能和市井百姓嬉笑怒骂。

“演员要有文化”,这是被写进中国文化的隐形规则里的。

建国后,随着表演形式的多样化,以及大众审美的丰富,演员的身份,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他们被统称为文艺工作者,其中的佼佼者更是跻身为表演艺术家。

可是那条隐形规则依然坚挺,很多演员要想演戏,必须先提高文化素养。

比如87版《红楼梦》,演员要提前半年研读红楼梦、听红学专家授课,学习书中人物的言谈举止;

比如94版《三国演义》,演员也要提前做足功课,鲍国安为了演好曹操甚至在期刊发表了论文。

再比如上文提到的巩俐。

当年拍《红高粱》时是和张艺谋、莫言生活在一起,探讨的都是文学艺术;

后来拍《秋菊打官司》,腕儿足够大了,照样要去农村体验生活,这放现在似乎不可思议,在当年却是演员的基本素养。

可是千禧年后,随着国内经济腾飞,人们的物质生活提高,大家都开始追逐欧美、日韩的潮流。

这种潮流的符号,就是明星。

于是,各大电视台、各方资本也开始了“选秀造星”运动,唱歌出道的明星,也被安排去演戏。

到后来,只要你长得好看,或者有热度,就可以被发掘去演戏。

在这个过程中,“演员要有文化”这条隐形规则,就被悄悄擦去了。

这些年,我们看到了太多乱象。

娱乐圈里的明星外表光鲜亮丽,前呼后拥。

可被问到对角色的理解,却结结巴巴,无言以对。

不少新生代偶像甚至连基本的加减乘除都不会,会二元二次方程的已经是学霸级别了。

有人营销自己是北大学霸,却连知网都不知道;有人营销自己获得了建筑大奖,却被扒皮是作秀。

演员可以不是学霸,但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必须懂得不断提升自己。

不然他们连剧本都读不懂,角色都悟不透,怎么可能拍出好戏?

张颂文的走红,就是把这条隐形规则重新放到了台面上,掷地有声。

他扮演的高启强固然出色,但戏外的他更有魅力,一看就是文化人。

他早在多年前就在《青年文摘》上发表过作品《火柴天堂》,文笔之细腻,一如他丝滑的演技。

他在社媒上和网友互动,对答如流。

看似是抖机灵,其实充满了人生智慧,让人想起了禅宗里的机锋。

《狂飙》收官那天,他发了一篇小作文,字里行间里写满了真诚,阅读时脑海中自动会响起张颂文的语音。

而到了本职工作,张颂文更是把文化植入到了自己的表演中,让演戏成为了一门学问。

比如我们常说“表演用力过猛”是个很模糊的说法,在张颂文那里就具象成了“五官乱飞”。

他用一段戏来展示了这种表演,男孩得知女友怀孕瞬间失态,挤眉瞪眼来表现惊讶,让人一下子明白了这种表演是不可取的。

比如沉浸式的表演也是个很抽象的概念,可张颂文同样就进行了具象化。

在一档表演类综艺里,他让四位演员表演阅读报纸,这四位演员立刻开始表演,并且做出了各种认真阅读的样子。

表演结束后,张颂文问了一句,刚才的报纸上写了什么内容?

四位演员傻眼了,她们只顾着表演,根本没在阅读报纸。

张颂文就说,你们是预设了结果才进行表演的,并未真正进行沉浸式的表演,一个抽象的概念一下子就具体了。

再比如在没有台词的情况下如何用肢体动作完成表演,这也是个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可张颂文同样有办法具象化。

在《演技派》里,节目组要求进行表演,在冷库中表演身处50度高温的状态。

第一组于正组表演时,于正和几个年轻不得要领,像无头苍蝇一样,在冷库里瞎转悠。

为了表现主题,于正嘴里不停念叨着“热死了热死了”,而观众根本看不出他热。

镜头外的张颂文立刻抓住了表演漏洞,指出于正在进行“旁白式的表演”,说的是“引导性台词”,这是表演的大忌。

第二组只有张颂文一人表演。

他全程没有说一句话,只是焦急地在密室里来回寻找出路。

几次尝试失败后,他急地脱掉了上衣,擦了擦额头的汗,最后体力不支,瘫坐在地上,还用身旁的硬纸片当扇子扇了起来。

这时精彩的一幕出现了,只见张颂文解开皮带,让自己的下半身散散热,这个略显不雅的动作却传神地交代了周围的温度有多高。

明明是一个冷库,观众却通过张颂文的表演感受到了酷热难耐。

这就是有文化的魅力,可以把很多抽象的东西进行具象化,把很多不可言传的经验整理成一个完整的方法论。

张颂文树立了这样一个标杆,之后有演员想爆火出圈,有没有文化素养就成为重要的指标了。

我们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张颂文作为演员,起步比别人晚,但他比别人走过更远的路,读过更多的书,这些经历都积累成财富,最后反哺了他的表演。

他表现出来的真诚也好,谦逊也罢,因为有了文化气质的衬托,给人的感觉不是故作姿态,而是阅尽千帆后的春风化雨。

张颂文的成功就印证了那句老话,腹有诗书气自华。

当你有了文化,即使扮演黑社会老大,也能演出教父的气质。

而“夹着尾巴做人所代表的分寸感、知世故而不世故、演员要有文化”这三条隐形规则,也映射出了娱乐圈走向成功的三个关键法则,也让张颂文走上了演员的另一条大路。

他这一次的厚积薄发不是结束,只是一个开端。

同样在他的带动下,皮哥相信娱乐圈的风向也会发生明显变化,掀起一股“回归演员的本位”的浪潮,返璞归真,且生猛有力。

真正的好戏,或许才刚刚开始。

文/皮皮电影编辑部:一粒鸡

©原创丨文章著作权:皮皮电影(ppdianying)

未经授权请勿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载

关键词:
分享到:

  Copyright @ 2001-2013 www.9774.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时尚网 版权所有

联系方式:954 29 18 82 @qq.com

   粤ICP备18025786号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未经吉中国时尚网书面授权,请勿建立镜像,转载请注明来源,违者依法必究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 合作伙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