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影视 > >> 内容页

《光渊》《星落凝成糖》因侵权道歉 上万件道具背后是“版权”高压线

2023-03-13 23:07:57 来源:影视音乐

搜狐娱乐专稿(庄自修/文)

前有《光渊》将女爱豆的照片当作夜店工作人员照片使用,后有《星落凝成糖》中的簪子涉嫌抄袭惹争议。


(资料图片)

再早些时候,《风起洛阳》也曾因为道具侵权问题而出面道歉。

在“服化道”中的服装和化妆经过一轮审判之后,如今轮到影视剧道具了吗?

上万件道具背后的“版权”高压线

这些年观众对于道具的关注其实并不少,不过每次提及时,道具总是跟“服化道”一起出现,真正被讨论的也多是服饰和妆发,道具更像是一种陪衬。

这并不意味着道具并不重要,相反,道具在一部剧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辅助作用。

《星落凝成糖》制片人曾在“电视剧鹰眼”的采访中透露,这部剧有近七万件道具!

资深道具师金明才也透露,一部电视剧需要用到的道具数量非常庞大,尤其是古装剧,此前他曾参与过《宫锁连城》《楚乔传》《锦绣未央》等多部大热剧道具的制作,这些剧的道具数量都数以万计,有的甚至几十万件。

“《楚乔传》拍摄了差不多八个月,仅道具存放就用了两个一万平米的库房!”金明才说道。

数量庞大的道具库,道具的分门别类、使用、归置等问题,都需要十分严谨细致,不然轻则出戏,重则惹来纠纷。

比如《光渊》剧组将女爱豆的照片当成夜店工作人员的照片使用,又如《星落凝成糖》剧组的发簪涉嫌抄袭被原作者挂,都让剧受到了不小的负面舆论冲击。

目前,《光渊》剧组美术团队已就“照片事件”发布了致歉声明,表示已删除了相关内容。而据簪子的原作者“神之月晓”在微博上透露的消息可知,《星落凝成糖》剧组也就簪子的问题正在与她进行沟通。

李力曾给刑侦剧做过美术指导,他透露,如果案件中需要用到他人的照片,他们要么会花钱找演员要授权,要么自己原创,用不同的五官拼凑一个人像出来,断然不会在网上随便下载一张照片拿来使用。

像《星落凝成糖》发簪的事情,解决起来也不难,有钱的话就买断版权,没钱的话就谈合作,再不济也得加工一下再用,肯定不能不打招呼直接使用。

“出现这样的小错误,只能说其中某些从业人员的水平不达标”,李力说道。

“一些主要道具还是要把握细节,尽量原创。”

因为道具版权引发纠纷的并非只有这两部剧,此前《风起洛阳》中一件喜扇道具也被指抄袭,剧组不得不下场道歉,但造成的负面影响已无可避免。

随着普通人版权意识的觉醒,版权问题也正成为影视从业者头顶的一条高压线。

金明才透露,为了规避可能出现的法律风险,如今他们在选择道具时,都会尽可能地隐藏品牌logo,尤其是在一些负面戏份中,比如男女主吵架摔手机,那肯定不能是有具体品牌名的手机,大多都是山寨机,防止品牌方以此索赔。

又比如可能会出现在剧中的字体、音乐等等,也都要对版权追根溯源,把风险扼杀在摇篮中。

“再就是安全性,道具离演员都很近,要避免发生意外。”金明才说道。

被大数据支配的预算

在不严谨、抄袭背后,道具行业还面临着更大的争议——“流水线制作”、“塑料感”、“日式风”。

金明才介绍,影视剧道具来源有三方面,一是从道具库中租赁,一是从网上买,如果都没有,那只能自己做。

为了避免同质化,租赁道具之后,他们一般都会“改景”或“改道具”。就像同样的家具或房子,经过重新排列组合和装修之后,会有新的风格。

不过即使这样,依然有不少剧被批流水线制作,塑料感,古装剧首当其冲。

金明才认为,之所以存在这样的问题,一方面是这些年古装剧数量太多了。另一方面在于,很多古装剧都是架空历史,在确定服装和道具时,没有真实背景可以参考,作品的审美基本上取决于创作者个人的审美,随机性很大。

不同于现代戏可以选择实景拍摄,古装戏只能自己搭景或者扎堆影视城拍摄,道具也基本上从道具库中选择,只有主要道具才会花重金原创,同类型剧看多了,难免会给观众一种“流水线制作”的感觉。

“古装戏要真做得好看,必然要有上亿的投资才能出来好的效果。”金明才说道。“因为需要大量的园林改造、宫殿设计、精致的内景、上万件精挑细选的道具。”

现实是,影视行业降本增效,投资锐减,制作费用也面临严重压缩。

“投资减少,导致基本上每个部门准备的时间都不够,赶工式生产,哪有那么多细节能把握好。”道具师郭海说道。

“每个戏的故事不同,拍摄的地点,对场景的要求都不一样,大数据没有多少参考意义,但投资方就喜欢拿大数据跟我们聊时间、预算和人员,导致最后都卡得很紧,我们只能看菜吃饭。”

所谓“看菜吃饭”,就是在有限的预算中先完成任务,质量相应做减法,比如,以前为了衬托霸道总裁的“壕”,会开名车、用名牌,如今只能用A货代替。又比如古装剧,用不起真花真景,只能用假花假景,“塑料感”大概就是由此而来。

至于被很多网友经常吐槽的日式风格问题,几位道具师则感觉比较冤枉。

“场景也好,服化道也好,很多东西其实在我国唐朝也有出现过,可能是别人模仿我们,现在我们用了,网友却觉得我们是日式风格,还是文化不自信。”

道具师王宽说,“有小部分网友是真的懂,但大部分网友只懂皮毛,轻易就形成了一种舆论风向。”

为了规避此类风险,几位道具师都表示,在选择道具或制作道具时,如今他们都会尽量避免这方面风险,否则会给制作方带来很大的后期压力。

行业巨变下的众生相

这几年影视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前一部剧投资过亿很常见,如今寥寥无几。

降本增效的大环境下,投资缩水,对像道具这样的制作层面会带来什么影响呢?

几位道具师直言,从整个创作环境来说,投资是减少了,但对制作的要求反而更严格了。

“前些年给网剧做道具,可能才几百万,如今大部分都在一两千万的级别。”金才明说道。

背后的原因不难理解,以前腰部剧占据了市场的半壁江山,大家都在以小博大,如今很多腰部剧都消失了,变成了分账剧,或者平台定制剧、自制剧,都需要自负盈亏,提质减量大势所趋。

随之也带来了一些变化。

从前剧组大多是“导演制”或者“制片人制”,盘子都由他们码,如今平台全权接管,从导演、制片人、服化道各部门负责人,都需要有自己的代表作,得到平台的认可才行。

“好处是从前那种江湖码头式的合作模式变少了,不再是你靠关系就能接到好项目。”金明才说道。

平台如今对于预算的控制也非常严格,王宽直言,以前一个剧组中的资金有时候可以随意在各部门挪用,如今平台负责的项目都是专款专用,财务审核也特别严格,当然,对于承制方的利润压缩得也很厉害。

“以前我可能一个月能赚5万、7万的,如今经过平台压缩利润之后,利润空间很小。”王宽说,“而且现在戏很少,竞争又很激烈,压力真的很大,都想转行了。”

对于网上的一些舆论,王宽表示自己也会看,但他无奈地表示,道具部门总的来说只是一个执行部门,受各方面的因素影响,并没有太多自主的决定权,也没有太多可发挥的空间。而且他认为,应该创新的并非道具,而是剧作本身。

“影视剧是依托剧本产生的一种艺术形式,剧本才是一剧之本,道具只是起到辅助作用。”王宽说道。

“比如我们看周星驰的电影,谈论最多的还是他的内容,很少有人关注他的摄影师和美术师,当然,不排除有一些名导,他们的服化道很出彩,但最终决定作品是否成败的依然是内容。”

演员马丁也直言,好的道具确实能够让演员更快地入戏,但它的作用只是锦上添花,不能雪中送炭。

“当然,审美可以讨论,道具使用的对错问题还是不能含糊。”

(文中王宽、李力、郭海为化名)

关键词:
分享到: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 2001-2013 www.9774.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时尚网 版权所有

联系方式:954 29 18 82 @qq.com

   粤ICP备18025786号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未经吉中国时尚网书面授权,请勿建立镜像,转载请注明来源,违者依法必究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 合作伙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