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张译,我想大家都不陌生。
(资料图)
如今,张译不愧为“顶流大叔”之一。他的新剧《他是谁》一上线,就有10个热搜。
网络平台一口气播了4集,连续霸榜到现在。
然而第八集只更新了一集。临近凌晨,收视率1.3,平均1.1,和张译上一部大戏《狂飙》差不多,是当之无愧的冠军。
这两年张的翻译越来越猛,有一种不可阻挡的热度在他身上蔓延。
难得的是,张译没有很多明星走红后的那种嚣张。他对窗外的一切充耳不闻,总是脚踏实地的拍照,用作品回馈粉丝和观众。
张毅报喜不报忧。很明显,他受伤了,但面对粉丝的关心时,他尽量回避或者往好的方向回答问题。
然而,他不经意间轻轻抹泪的举动,还是令大家感到无比心疼。
出道17年,张译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跑龙套到「三级圈顶尖流」之一,有多辛苦?
这次,我们来说说张译!
1985年8月18日,松花江事故,172人遇难。
张毅的家人应该在那条船上。如果张毅没有吵着让父母带他去动物园看猴子,后果不堪设想。
事情发生后,7岁的张毅得意极了。
张译觉得他是父母的救命恩人,坚信未来自己会成大器。
事实证明,张毅确实是个天赐之子,不然也不会是三级圈的顶尖人物。
但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会先从衰神做起。
16岁的张毅是邻居家最调皮的孩子。不仅学习成绩一塌糊涂,还总是捉弄小动物取乐。
我在他身上唯一能找到的就是一个崇高的梦想。
受每天看新闻的影响,张毅非常崇拜播音员。
他梦想有一天自己成为一名广播员。
坐在宽敞明亮的播音室里,穿着西装打着领带,吐字清晰地向观众播报新闻。
张毅在大二的时候就迫不及待的申请了专业院校。
但由于文化课表现不好,最终被筛了出来。
好在只是一击不足以让张毅彻底放弃梦想。
高考时,张毅报考了北京广播学院。
这一次,他信心十足,志在必得,只在志愿表上填了广北的学校。
如此不给自己留后路,现实也没有给张译留后路。
由于北广那年在东北只招两名学生,张译又没有特殊加分,排名第三的他又与梦想失之交臂。
这也代表着张译没有备用大学录取,导致他高中一毕业就成为了无业青年。
从居委会大妈接过来待业青年证,张译的心都麻了。
连续两次失败,让他对当主播的梦想失去自信,也就不想再去费力气复读了。
在家躺了小半个月,张译越来越惆怅,不知道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
父母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虽然儿子当不了广播员,但他们知道张译是热爱文艺。
张爸爸在附近左打听右打听,得知哈尔滨话剧团招学员,便寻思儿子去试试能不能走演员这条路。
说是迟,那是快,父母联合抓起儿子就往哈尔滨话剧团去报到。
但招生老师一看张译那站没站相坐没坐相的样子,丝毫不留情的对这一家人说:“这孩子不是当演员的料,趁早死了这条心吧。”
来都来了,不可能就这样罢休。
张爸爸连忙尴尬赔笑,说了不少好听话,更是凑了3万块,用自费的方式硬是将儿子塞进了话剧团。
当自己终于不是待业青年,张译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然而,等到他真正来到话剧团,他却一点都高兴不起来。
张译看着那些演员又是在地上模仿动物,又是各种各样解放天性的疯狂表演,简直是突破了他的想象。
他寻思着做演员真是一份掉价的工作,和坐在广播厅里严肃端庄的主播,完全一个地一个天。
可是没办法,他不可能无视父母对自己的寄望,更不能混蛋到浪费父母钱,浑浑噩噩去混。
为了对得起父母对他的培养,张译心不甘心不甘情不愿地投入到了表演的中。
他一边学,一边跟着话剧团排演,努力消化那些生涩难懂的表演知识。
这种迫于无奈的日子持续了小半年,张译才感受到表演的魅力。
那是在团里一次文艺活动中,张译以观众身份在台下看了两场。
也许是被台上的演员演技所折服,或许是被美轮美奂的舞台灯光所吸引,总而言之,表演完后把张译感动哭了。
他对表演的认知以光速发生了改变:“或许演员没有我想的那么不堪,稍微比播音员厉害一点吧。”
从那之后,没有考上广院,不再让张译感到遗憾,反而父母将他送到话剧团,成为了其人生中最为骄傲的一件事。
张译一发不可收拾的爱上了表演,为了提升演技,了解表演的内核,张译将剧院当做家,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他几乎都待在剧院里排练。
只要累了,张译便会在剧院打地铺头倒就睡。
老师见张译对表演越来越上心,便指点迷津,让他到北京去学习。
于是,19岁的张译成为北漂一族。
没背景没关系,过程可以想象得到张译有多艰辛。
刚开始,张译只能住在一间不到几平米的合租屋里。
他可能不太在意,因为白天张译为了表演到处奔波,时常出现在各大表演院校的考场里,只有晚上才会回家。
他一沾床就是睡,根本就没时间考虑到住在如此小的地方,显得自己有多可怜。
真正让张译崩溃的事还在后面。
张译连续要报考了几所艺术院校,要不是体检结果显示他营养不良,要不是因为形象的问题被刷了下来。
有的连主考官的面都没见上,张译就被莫名其妙淘汰了。
打道回府的过程中,张译浑身上下充满着落魄。
表面上他像个男人没有鬼哭狼嚎,实际上内心早已奔溃。
张译无法理解北京城这么大,为什么偏偏容不下他这个占不了多少地方的人?
就在他收拾好铺盖,打算回哈尔滨时,有好心人建议他可以到军区战友文工团看看。
抱着试试也不会掉肉万一成功的想法,他踏上了到那里的脚步。
等考完试,张译收到的是通过但需要自费的结果。
整整折腾了两年,这是一个来之不易的好消息。
“自费就自费吧。”张译这么想着,咬咬牙掏了钱,将行李搬到了北京文工团。
都说新环境,新气象,寓意着一个好的开始。
然而,点背的张译依旧过着他倒霉催的生活。
由于能力不足,张译也始终无戏可拍,偶尔抽到表演机会,可却因为紧张发挥失败。
唯一得到的重视,是他能写得一手好字。
张译是他们班里数不多的大学生,有文化字写得好,很快被领导任为文员。
后面,张译得知他还会被领导提干到政治处的消息,瞬间急了。
倒不是高兴,反而是想推辞。
张译志不在此,他想好好演戏。
聪明的他干脆摆烂,领导一瞅他的表现没有之前那几天好了,也就打消为他升官的念头。
在那些无戏可拍的日子里,写字成了张译的副业。
写着写着,便激发了张译编剧的属性。
当赚到稿费那一刻,张译演戏的梦想越来越远,他觉得自己发展写作也是一条道路:“我爱的不仅是演出,更是戏剧。”
直到有一次,张译为了一个剧本,忙活了将近6个月。
每天一个人写到半夜,更是把每月千把块的工资全部投进去买了书和资料,结果制片人突然通知他说不要了。
张译坦言称那时候的他倍受打击,当即就终止了自己想发展编剧这条路的想法。
所幸的是,张译接下来不再是衰神附体。
随着他排练了《士兵突击》 这部话剧,他也演了同名电视剧,由此正式踏入了演艺圈。
《士兵突击》 播出后,成为了中国军旅剧的标杆之一,张译也小火了一把。
这一年的张译28岁,距离他刚踏入表演这条路已经过去了10年。
摸爬滚打跌跌撞撞碰了一鼻子灰的张译,用10年努力换来了一个正式演员身份。
他深知要想在演艺圈长久伫立,依旧离不开努力,更知道每个机会都来之不易。
所以他对待每一部戏都无比认真,对待每一个角色都怀有崇高的敬意。
为了让角色变得真实,张译在片场差点被淹死过,也曾半瘸5个月,硬生生真的走成了瘸腿。
带病拍戏,不仅感动过观众,还让导演含泪为他喊cut。
久而久之,张译有了一个要戏不要命的评价。
默默无闻,倒霉不止,在充满坎坷和血泪中一路走来的张译,再不红就说不过去了。
他的红来得顺理成章,理所当然,以至于他现在成为叔圈顶流后,每个观众回看他的过去经历,都不由得感慨:译帝值得!
这次张译在新剧《他是谁》 里的表现,再次让观众看见了,他身为一名好演员了不起的一面。
剧组为了还原垃圾山场景,拉了60多辆车垃圾,去真实搭建垃圾场景。
拍这段戏时,张译被堆成山的各种生活垃圾,所散发出来的刺鼻味差点熏晕。
但为了呈现角色,他不仅翻了好几天的垃圾,后面全身进入下水道,连头都全部埋进去。
拍完后,张译向剧组所有人深深鞠了一躬。
在他看来最辛苦的不是自己,反而是那些站在荧幕后面的工作人员。
他们无论是承受的臭气熏天味道,还是其他方面难以想象的工作量,都让张译自觉不及他们的万分之一。
一直有着这样的思想,也难怪张译每拍一部戏都会得到广大观众的捧场。
如今,张译有着打磨之后的璞玉散发出耀眼的光芒,即便年过半百但他仍旧能为观众创造者无限可能。
你怎么认为?有没有支持“咱叔”新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