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影视 > >> 内容页

【速看料】助力年代剧实现现实主义突围,《人生之路》做对了哪些事?

2023-03-27 10:18:44 来源:影视音乐

去年年初,《人世间》的爆红激发了年代剧的创作浪潮,《风吹半夏》、《我们的日子》、《情满九道弯》、《狂飙》等精品剧作接连上市,大大提升了观众对该品类的期待值。

精品化、差异化创作成为下个阶段年代剧破圈的可能。近日,《人生之路》在CCTV-1匠心开播,收视率与口碑双双飘红,让我们看到了年代剧赛道的再升级。开播四天,该剧收视率节节攀升,酷云收视最高突破1.8,拿捏观众缘,剧集所传递出的“新意”与“心意”,让年代剧阵容更加丰富饱满。

收视口碑双丰收


【资料图】

年代剧实现现实主义突围

《人生之路》给人一种更契合现实生活的代入感,在剧本打磨、角色塑造和表达方式上都有着独具创新的解读。

首先,《人生之路》对于剧本的重塑和续写是极为成功的。该剧部分取材于路遥中篇小说《人生》,原著内容远远不足以支撑三十余集电视剧体量。巧妙的是,编剧在原著故事的基础上,构建了“合理化搭建”,将原著里高加林等人的开放性命运进行续写,成功延展出了“上海篇”,在保持原著核心的同时,也让经典得到更加圆满的生命力延续。

此外,现实主义创作的真实肌理感,是《人生之路》的一大竞争力。正如剧中对高加林和高双星命运的铺陈——高双星被父亲裹挟着冒名顶替高加林,“盗取”大学录取名额,成为了高家村走出去的第一位“大学生”,看似荒诞,实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此前报道的类似社会新闻,有扎根现实的基础,更容易引发共鸣。

与此同时,剧中激烈的戏剧冲突将时代背景下人物的命运刻画得淋漓尽致,“交换人生”的艺术改写,形成了具有张力与悬念的故事线索。也难怪会有观众在看了三四集后就毫不吝啬地给出了“好看”的高评。

更有网友分享现实见闻,肯定《人生之路》的真实质感,一句“我同学的老爸就是被替掉了”充分呼应剧情的同时,更满含为高加林打抱不平的热血,足见剧情营造出了深度沉浸感。

令人钦佩的是,在现实主义改写手笔的助攻下,《人生之路》将年代剧的厚重氛围与时代审美进行了毫无违和感的黏连,成功激发了大众共情。

剧中,马店小学老师华小娟背着孩子上课,即使腰疼得站不住,也要拉着麻绳为学生们讲好课,这一幕引发了网友们的广泛热议。有观众因此陷入回忆杀,记起自己儿时就曾被妈妈放在讲台上,“旁听”她为学生们上课。是《人生之路》,让这位网友回溯过往,突然意识到了母亲的伟大。

的确,现实中,无论哪个时代,很多女性都在努力兼顾家庭与事业,教育子女、坚守岗位、操持家庭琐事,华小娟恰恰是一个切口,《人生之路》在极具年代感的质朴人物描摹背后,蕴藏了对现实的关照,扎实而有力。

正如导演阎建钢所说的:只有和今天的时代建立沟通,你才有可能和今天的观众产生共鸣。

仔细看剧,便不难感受到《人生之路》试图打破壁垒,与观众实现“心灵共鸣”的诚意。备战高考预考时,操场广播里那句“高考的路是用卷子铺出来的”,让网友们瞬间梦回高三,想到了“五年高考三年模拟”的求学生涯。

“高考数学有史以来最难一年”的剧情设置也是有现实依托的。1984年,全国高考理科数学题堪称史上最难,当时全国平均分仅为26分。这与剧中的故事背景不谋而合,剧中张贴着的“1984年预考”横幅说明了一切。《人生之路》擅用写实与写意结合的创作手法,巧妙形成情感抓手,拉近与观众的内心距离。

除了在剧本内容上结合现实,《人生之路》在人物角色的构思上也更具灵气与新意。在原著悲剧的底色上赋予了希望的力量。

逆境翻盘、豁达励志的高加林;聪慧乐观、不甘于平凡的巧珍;屡战屡败、扎实创业走通人生路的马栓;靠谱仗义、丝毫没有“关系户”优越感的张克南;两面三刀、自私自利的村支书高明楼;一心钻营、欢脱油腻的马股长……这些鲜活的平凡人物,打破了年代剧固有的“滤镜”,让观众感受到真实的力量。

细节助攻审美破圈

走心创作彰显品质魅力

如果说好的内容是年代剧的灵魂,那么精细的服化道就是诠释灵魂的密码。《人生之路》特意选在了原著作者路遥的家乡陕西榆林清涧县进行拍摄,呈现出了原汁原味的黄土韵味。开篇就是冲击力十足的奔涌黄河水,一望无际的黄土地,巍峨壮阔的群山峻岭,制作团队专门挑选了奇绝之景,赋予了整部剧别样的审美表达。

为了让拍摄场景不设限,导演阎建钢将取景地直接建于山村之中,镜头缓缓升起,远处都是广袤无垠的土地,更有真实代入感。

剧中的每个细节,都透着走心,无言的道具会“说话”,将故事背景、人物关系、时代风貌衬托得格外精准。巧珍捧在手心里的老式机械闹钟,在当时通讯并不发达的80年代奇货可居,可为何农村姑娘能轻易拥有?

后续情节果然给出了答案,村长开大会时,提到巧珍家靠土豆做成粉的手艺发家致富,成为了全村第一个开上拖拉机的农户。不难推测出巧珍家在高家村是相当富裕的家庭,拥有闹钟并不为奇。

《人生之路》中的很多道具都富有时代特色,将年代感拉满。风驰电掣的少年们,骑着二八大杠自行车,穿梭于山林之间,肆意洒脱;巧珍启动拖拉机的动作一气呵成,停下时右腿大幅度跨越方向盘,举手投足之间透露出农村大妞的干练爽朗。

在高考百日誓师大会上,预考前十名的奖品是铁皮暖水瓶。在那个年代,这绝对是家家户户必备的珍贵日用品。1984年,5磅漏孔铁皮暖水瓶价格是2.95元,而当时北冰洋汽水每瓶是0.15元,由此能推断出县里置办这批“礼轻情意重”的奖品也是花了一些心思的。就像秦县长所言:它寄托着我们的希望,希望同学们带着它奔向更灿烂的远方。

甚至剧中出现多次的狗头枣树也蕴藏着“小心机”。狗头枣正是产于陕西延安一带,第一集开头,巧珍在院里等待高加林经过时,镜头在巧珍家的枣树前一扫而过;后来巧珍和香香在后山聊到好男人的标准时,巧珍提到高加林,眼里尽是藏不住的爱意,两位向往美好爱情的少女相互鼓励,此刻满是对未来的憧憬,镜头也再次给到了青涩的枣树。

当高加林高考失意时,巧珍特意挑了大个的狗头枣,为高加林做了枣花馍,这一极不起眼的狗头枣,润物细无声,好似在暗中助推着高加林和巧珍之间微妙的情感变化。借用细致入微的镜头语言,《人生之路》刻画出了极具内涵的表达,令整部戏底蕴深厚,值得反复揣摩。

此外,在人物刻画层面,《人生之路》更可圈可点。全员演技在线,每个角色出场时几句简短的台词足以让观众洞悉人物特性。父辈接地气的陕北方言与学生群体的普通话对比、黄土高坡人群特有的日晒肤色也使演员与角色更贴近。80年代初,人们的服装颜色相对单一,多以灰、蓝、军绿为主色调,辅以黑、白,因此剧集开篇出现的服装也多以这几大色系为主。

还有马店小学的一砖一瓦、农耕文化墙、高家村风雨斑驳的墙面、村长不离手的搪瓷缸,以及每个家里的院落设计,都是根据角色和年代感落地的。窑洞数量代表着各家的家境情况,这些都非常具有80年代陕北家庭风格,场景上的细致化表达,让服化道诠释人物,既见神韵又见风骨个性,使整部剧的群像刻画变得更加立体。

温暖又励志

感受青年力量崛起

1982年,路遥在《收获》杂志上发表了中篇小说《人生》,描绘农村与城市的人生交叉点,勾勒出一代青年向上生长的迷茫与挑战,当时引起全国轰动。41年后,《人生之路》将这部经典原著以影视创作手法再现,围绕高家村这帮年轻人展开的动人故事,让当代年轻人再次感受到了青年力量的崛起。

意气风发的高加林,是村里公认的“状元候选人”,是“全村的希望”,是长辈们口中“别人家的孩子”,连村长都以他为标准。高加林坚信唯有考上大学是唯一出路,他在山头和德顺爷谈心时倾吐理想:“要做惊天动地之事,要做顶天立地之人”。十年寒窗苦读,这一刻的高加林,鸿鹄满志,誓要干出一番大事。

高加林向往走出大山,在课堂上鼓励学生们不做“井底之蛙”,但他却也脚踏实地,对家乡满怀热爱,眷恋着脚下的土地。在家人、长辈、朋友、同窗面前,他永远是充满热情与干劲的向上青年。

高加林会在黄亚萍着急去看父亲时,果断帮忙送她去医院;得知马栓无家可归时,毫不犹豫地帮他解决住宿和生存问题;当巧珍家的拖拉机出现故障时,不怕脏不怕累帮忙修好,就连一向看不起读书人的巧珍爸都忍不住夸赞高加林的修车技术;就算高考“落榜”,命运坎坷,高加林也并没有怨天尤人,还将自己最喜欢的钢笔作为临别礼物送给高双星,相约在上海重聚;看到马店小学教学条件堪忧,自费改造给孩子们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

高加林身上,有如水般的可塑性,在不同的特性下,幻化有型,包容一切,所以哪怕他最后没能上成大学,去当了小学老师,也依然能凭借优秀的文化功底以及对生活的热忱,发光发热。扎根泥土,向上生长,并凭借对现实生活的关注,高加林成功在全国报刊上发表纪实文学。

因学生梁满囤乱跑,高加林被剥夺转正资格,原以为他会怨恨,可听见被撞断腿的梁满囤还要帮父亲干农活,不忍心的他顾不上自己的憋闷委屈,跑去地里替孩子干活,手磨出血泡。

可以说,从《人生之路》中的很多人物身上,我们都能汲取温暖和力量。巧珍也非常讨喜,几乎颠覆了我们对乡村少女的认知。勤快聪明的巧珍,既能将家里的米粉买卖打理得井井有条,也能一字不差地背完高加林的教案,她一边鼓励妹妹勇敢追梦,一边抓住一切机会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在相对闭塞的生长环境中,有如此远见和主见的女孩并不多见,巧珍用质朴纯真谱写了一段属于自己的人生奇迹。

还有高加林的发小高双星,从小在高加林的光芒下长大,对一切事物都抱着随缘态度,两个人的命运在高双星顶替高加林去上海念大学开始发生转折。

当发现其中的猫腻时,高双星曾试图去找高加林坦白,却被父亲拦下,证明他骨子里依然是善良淳朴的,在良心上,他不想做别人的影子,所以在工地兼职时别人叫他“高双星”,他会觉得前所未有的放松和开心;在情感上,他内心不想愧对朋友,却又无法忤逆父亲的决定,因此下定决心“要做好高加林”。

上海女孩黄亚萍,气质温婉,热情活泼,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无论田间抑或礼堂,黄亚萍整个人都会因为舞蹈而熠熠生光。她并没有因父亲突发疾病错过高考而颓丧,在县播音员的岗位上也能安之若素,她更利用闲暇时间去马店小学教学生们跳舞,黄亚萍随遇而安的处事态度令人向往。

这群不屈不饶的时代青年,每个人物身上都具有闪光点。他们的存在给予了《人生之路》鲜活的生命力,他们身上的坚韧品质,正是奋斗的“内核”。在时代的洪流中,他们与命运顽强抗争,肩负起一代青年的使命担当,在转型中的社会里实现理想,完成远大抱负。他们的故事对当代青年来讲,是启迪亦是鼓舞。

对青年们来讲,虽然我们不会经历高加林、巧珍的人生,但却可以像他们一样走稳人生之路的关键几步,在时代跳动的脉搏中,做社会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人生之路》激发出了青春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让每个身处困境的青年都能找到人生的答案。

接下来,让我们继续锁定CCTV-1,期待在后续的剧情中,高家村的青年们可以谱写出更精彩的人生故事。

关键词:
分享到: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 2001-2013 www.9774.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时尚网 版权所有

联系方式:954 29 18 82 @qq.com

   粤ICP备18025786号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未经吉中国时尚网书面授权,请勿建立镜像,转载请注明来源,违者依法必究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 合作伙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