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影视 > >> 内容页

世界球精选!这个全中国最会吃的男人,居然有两副面孔

2023-04-17 15:12:02 来源:影视音乐

陈晓卿究竟是有什么魔力,他上最新一期《十三邀》,居然成功把许知远“带偏”,许知远一路跟着他吃吃喝喝,还逛了菜市场,最后心满意足扛着一袋子的菜回家。


【资料图】

兴奋的许知远甚至问陈晓卿,“我这个年纪还有机会当美食家吗”,陈晓卿豪爽一笑,“怎么不行,美食家没有门槛。”真好,美食包容人人,人人无法不爱美食。

这么和陈晓卿呆了两周的许知远,真有点沉迷了。

他坐大树下喃喃自语,“最近最抚慰我的,是听晓卿聊他的那些美食。好像以前天马行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现在需要的是更具体的现实与意义。”

让《十三邀》拍了七季,难得一次拍的是买菜、做饭、吃饭的普通日常,让许知远还琢磨上了柴米油盐的更具体的生活,这或许就是陈晓卿一种真真切切在生活的魔力。

1.

看过陈晓卿的一条江湖传闻,说他在2G时代,往他的诺基亚手机里存入过4000多家北京餐馆的电话、地址。等于就没有他陈晓卿推荐不了的,在北京吃饭的地儿。

这回看《十三邀》确实是信了。他带许知远去的几家馆子,有紧挨厕所的,有人均消费不超50元的;重点是,陈晓卿一进去,跟回了自己家吃饭似的,熟手得很。

在一家温州人开的小餐馆,从老板是哪年来的北京、前后做过什么生意,到老板从哪儿进货、进的是几个月大猪的肉,事无巨细,门儿清。

不过再是亲兄弟也要明算账。陈晓卿想“偷师”老板怎么可以把猪头肉炖得这么香嫩,“让他炖的时候叫上我,哼,不叫。”笑死,独家秘笈岂能外传!

但陈晓卿带许知远是毫无保留的,猪头肉一上,立刻传授,“我第一次吃这个,老板对我爱答不理,问我,要瘦的肥的,我说肯定要肥的。他就警觉了,我懂吃。”

于是许知远眼疾手快,专夹肥肉往嘴里塞。陈晓卿慌了,叫唤“你太坏了,把肥的全干掉了”。遭罪的是观众,好奇一块肥肉能有多香,让这样两位老师要“打”起来。

也想了想,如果跟陈晓卿当饭搭子,应该又幸福又“不幸”。幸福当然是顿顿吃得爽,吃的都是精华,但前提必须是你随吃不胖——据说,年轻的陈晓卿瘦如电线杆。

不过管他的,生而为人,连吃东西都不爱,还能指望他爱什么。毕竟连许知远都吃得词穷,除了一个劲赞“好吃”讲不出别的。

后来,许知远被陈晓卿带去买菜又买得手舞足蹈。

这家菜市场很大,但位置很偏,要走一条长长的通道走到负一层。一看就是懂行的人才摸得到路子的宝藏级菜市场。卖的菜也是海纳百川,甚至有的连名儿都没听过。

而陈晓卿何止是懂行,他进了菜市场又像回了另一个家,随手抓一把菜就讲得出典故,转身看一眼的鱼,在南方叫什么、往北走改名什么,咔咔就给许知远一通科普。

听得一旁卖鱼的老板直嘀咕,“一看你们就没少接触海产。”

许知远呢,一边上课,一边逛得欢实,见啥都像见到了宝。看他买买买的样子仿佛看到了双十一的自己有多上头。他管这叫,“第一次体验到了买菜的乐趣。”

菜市场,包括那些街边饭馆,是会令人获得完全不同于超市、餐厅的神奇的乐趣。它们平实、开放,色香味俱全,也自成一股野气,一种脚踏实地过着日子的气性。

同时它们给人抚慰,在其中走着吃着买着,就像进入一处闹哄哄又温热热的能量场。那是食物天然的力量,更是陈晓卿说的,“来自民间的生长力,所以永远觉得过瘾。”

这样的《十三邀》好像变了,它跟随陈晓卿的视角,在展开一套生活化的、一日三餐的日常。那种扑面而来的烟火气,给观众狠狠共鸣,又很是耳目一新。

2.

看这期《十三邀》,觉得陈晓卿也是那样一种存在,像他爱的菜市场、小饭馆,沿街就能长,落地则生根,且对市井气味的事物极度敏锐,乃至着迷。

不过有一段聊天还蛮令人意外的,聊到《风味原产地》在奈飞霸占榜首半年,旁边有人问陈晓卿,这部片子和拍《龙脊》,哪个更有成就感,陈晓卿毫不犹豫选《龙脊》。

解释一下,《龙脊》是陈晓卿94年拍的一部纪录片。14个人,泡在桂林一座小山村拍3个小孩求学的故事,拍了大概半年。半年后回来,陈晓卿还有点营养不良。

这可能也是一些人不知道的事,陈晓卿爱吃、懂吃,拍过《风味人间》等不少高分美食纪录片,又出书《至味在人间》写尽各种吃,但——

他不是纯粹意义上的美食家。

甚至就一顿饭做评价的话,陈晓卿冷静得可怕,“它只是暂时地让我忘却一下尘世间的烦恼,它没有那么严重,因为干扰我们平静生活的因素还有很多。”

所以,或许要这么来理解陈晓卿的美食观:永远不是味道叫他欲罢不能,是他带着一种生活家与记录者的视角,探寻做这个味道的人、吃这个味道的人的情感故事。

永远是人、生活、时代,或者大山里孩子怎么上学等等,它们烹饪出来的味道,在令陈晓卿“好吃”得哇哇叫——菜的酸甜苦辣就那样了,人生的酸甜苦辣才有够品。

应该说,陈晓卿是在以食物作为刀叉筷勺,切开生活,品味人生。所以跟吃一碗猪头肉比起来,猪头肉怎么来、猪头肉跟老板食客有什么关联,这更激发他的“食欲”。

这也是他向许知远介绍两家面馆,都是浙江人卖的海鲜面,但里头各有不同时说的那句,“任何一餐饭里,肯定不是简单的一餐饭。”饭里还有人情、历史甚至时代变迁。

饭里也多得是故事。

很喜欢陈晓卿书里写的一家延吉冷面的故事。那是他82年到北京上学,吃过的第一口延吉冷面,从此认定,延吉冷面就这个味儿。导致他到延吉当地吃冷面还嫌不正宗。

所以你看,食物不存在正不正宗,吃的,是人对它有没有特殊感情。陈晓卿对那家店的感情,不光是第一次,还包括后来,店铺扩建、服务员相亲到结婚,他全程见证。

许知远拿这段叙述给店员小刘看,小刘有点泪目了,说“写的都是我的心里话”。小刘、陈晓卿,都在19岁那年来北京,前后间隔20年,像两条时间的平行线。

最终线在这家店、这口冷面中交汇。这挺奇妙的,陈晓卿记录冷面店里的北漂故事,却不知不觉间,他也成为故事的一条隐形注脚。果然食物的世界皆是人的世界。

食物的个中滋味,谁能说不是人生的滋味、人情的冷暖呢。

3.

说来,这期《十三邀》还实现了一场梦幻联动:

许知远、陈晓卿,都是纪录片创作者,《十三邀》探访行业大拿的精神世界,《风味人间》挖掘食物与普通人的故事关联。两位都拍得有些年头了。

许知远是有点困惑的,毕竟《十三邀》做了七季了,和将近70个人聊过天。这一季一开始,他非常坦诚地说,“站在分岔路口,意识到感受力开始迟钝。”

那就是时候要改变了。

所以新一季的《十三邀》,去过绘本大师蔡皋的家里,拍她摆弄花草,她带着许知远刨土锄草。也去卫星观测站拍物理学家张双南,他吃着烧烤大聊宇宙奥秘。

到这期,都怀疑许知远有没有因公发福,不是腻在饭馆里干饭,就是蹲在菜摊前买菜,还在路边围观饭店老板晒鱼。全部与吃相关,而吃是每个人的日常。

《十三邀7》在尝试变得具体,变得贴近日常生活,在生活中思考人生价值。这就需要调动许知远的感受力,在感受中掌控火候。这似乎又跟陈晓卿的一套不太一样。

他要求更冷静,更克制。比如他的同事聊到的一件事,说《风味人间》拍杏花的一家,陈晓卿很强调把这家人对外面世界的向往,更收着,不是摊开给人看。

或许优秀的纪录片创作者,其实是一个矛盾体。

既在用柔软敏感的内心探索世界,又在表达方式上,忌讳“我想告诉你”“我很感动或难过”。他们的本职在陈述,然后把情绪体验交给观众,观众get到了当然好,没有,也不强求。

他们必须客观、现实,也少不了揣着一点理想,一种浪漫。就像陈晓卿谈自己的工作,无数次说是为“养家糊口”“没有欲望”,但实际深藏最美好的画面:

如果我们的内容创作者还有这份真挚,观众的春天便不会结束。

发现同城精彩活动就上谈资同城活动汇-电影、演出、聚会、展览等全网一站式聚合、比价、购票【点我进入】

关键词:
分享到: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 2001-2013 www.9774.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时尚网 版权所有

联系方式:954 29 18 82 @qq.com

   粤ICP备18025786号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未经吉中国时尚网书面授权,请勿建立镜像,转载请注明来源,违者依法必究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 合作伙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