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影视 > >> 内容页

郭帆:AIGC让我焦虑,做《流浪地球3》前要先考察AI技术 | 上影节_世界热头条

2023-06-15 07:03:17 来源:影视音乐

作者| Mia

“我其实焦虑了好长时间,我觉得那是一个技术革新……工业化的3.0人工智能时代已经到来,它在很多方面都在革新我们对未来影视的创作、制作的深入理解。我们特别呼吁能有一个新的部门,从法律法规、政策引导上帮我们去指导,包括人工智能的一些边界、规范、方向。”

6月11日,在首次举办的上影节“科幻电影周”,国内科幻产业领军者郭帆导演如是说。这次科幻电影周除了集结国内外著名科幻电影人,举办多场论坛之外,还打造了超感试验场,VR虚拟现实戏剧《浮生一刻》,更召开了上海科技影都发布会。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科幻无疑是近年来国内影视行业的热门关键词。《流浪地球2》在春节档斩获40.29亿票房,《三体》剧集口碑高开高走,成都举办世界科幻大会,郭帆监制的《宇宙探索编辑部》获得一片好评。科幻关乎科学和重工业技术,更关乎人文美学,想象力与人性深度。面对这一国际通用的语言,延续科学梦想与热爱的火种,从业者应当如何更好地助推科幻爆发?

3.0时代弯道超车好莱坞的机会:“科幻电影的核心是情感”

21位科学顾问构成了流浪地球的科学团队,在观众标准越来越高的当下,他们保障着影片的科学严谨程度。自诞生以来,科幻便无法绕开技术与艺术之争,科幻的核心和本质究竟是什么?

此次携新片《749局》而来的导演陆川认为,科幻电影的本质是严肃的,因为它要直面人类对自身发展、对未来世界的焦虑和恐惧。“从科幻电影史上来看,绝大部分科幻电影都是灾难片,其实很重要的原因是,人类对当下和未来的焦虑、对科技发展的焦虑。比如人工智能是否会统治这个世界或者统治人类甚至摧毁人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严肃而又真诚地探讨人类的发展,是科幻电影的使命和思考。”

“我觉得科幻电影的核心要先看到的是电影,而不是科幻。”郭帆反复强调“不要脱离人,不要脱离情感”。他提到一些新导演“关注的是科技属性中的高概念和技术。但我们不要忘掉科幻电影本是电影,而电影的核心是情感,如果我们的高概念、高技术和情感没有关系的话,它就变成了科普,所以如何把这些东西结合在一起非常重要。”

克里斯托弗·诺兰的视效总监彼得·贝布同意了“关注故事”的观点。“其实不管是科幻片,还是所有类型的电影都应该先要有好的故事、好的角色、好的情感,这应该是电影的基础。视效只是一种讲述故事的工具,它不会拯救电影,我们首先应该有好的电影,我觉得诺兰导演是遵循这样一套原则。”

而谈到技术与艺术之争,今年最为明显的具体案例呈现,莫过于AIGC所带来的冲击。此前已经有多位从业者表示AI在电影海报、游戏、广告等领域均有应用。在开幕论坛上,王长田提到,AI技术的应用可能将动画电影主要制作环节的效率提高50%,在故事板、分镜头,场景设计等方面可以极大提升制作效率。

在此次科幻论坛上,AIGC同样成为了诸多嘉宾关注讨论的重点。郭帆表示,电影工业化2.0时代才发展了30年,人工智能3.0时代已经到来。“做《流浪地球2》时,面部的增龄、减龄虽然也是通过人工智能完成的,但当时应用并不便利,而现在技术突飞猛进,你甚至很难分辨出一个生成视频中的演员压根不存在,完全颠覆式的技术已经出现了。”

除了观众急着等待《流浪地球3》,主持人也加入了“催更”的行列。郭帆介绍,随着AI技术发展,《流浪地球3》预计现场拍摄团队可能会从2000多人减少到只剩几百人,同时在线上实现万人级别的工业化细分共同协作。

郭帆表示团队希望拿出更多时间去认知这些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新技术,其团队将开启一轮包括人工智能公司、影视视效公司、高校研究基地等全球范围的技术考察,然后才会开始着手后续创作,“对于人工智能,到底是把它当工具看,还是把它当更深入的物种看?在趋势完全不清晰的时候就着手创作,可能会有很大的风险。”

在次日的AI论坛上,郭帆也表示,这也许是中国电影行业弯道超车好莱坞的机会。“前段时间在《巨齿鲨2》宣传的时候,跟出品方华纳兄弟的老板也在聊,大家对人工智能也觉得确实有挑战,但同时也有一个机遇。可以看到,好莱坞也不清楚应该怎么面对,所以我们与好莱坞反倒是在同一个起跑线上,所以是有可能弯道超车的。尤其是我们还有像商汤科技、昆仑万维等一些非常好的AI公司,如果我们能够结合起来,或许就能够实现弯道超车。”

“我最近也在拼命用ChatGPT,但我不是为了利用它,我是为了和它搞好关系,我特别害怕它替代我,害怕它未来奴役我。”《独行月球》导演张吃鱼说,他和对待ChatGPT过于严格的郭帆,被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副会长王红卫总结为“面对外星人的两种人”。

科影融合进行时,上海科技影都发布

如果说艺术赋予技术以灵魂,技术则为艺术拓宽了方向,上文谈到了艺术的重要性,而科技论坛和科影融合论坛则致力于探讨科学技术的重要性。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学与影视融合专委会常务副主任林育智看来,科学是科幻电影的基础,科学和电影相辅相成,科学的真实性影响着电影美学。不管科幻电影制作方的想象力再怎么丰富,对科学本身的认知也远不如科学家,所以他们需要科学家的强力支撑。他认为,“艺术本身是天马行空的,而科学是脚踏实地的,顾问团队就是要将导演‘天马行空’的想法落地并且提供合理的解释。缺乏了严谨态度的科幻电影,是谈不上什么科幻美学的。”

《独行月球》制片人张莉表示:“《独行月球》里为了剧情设置的需要,地月之间是单向通讯的,月球是接收不到地球的信号,但是地球可以看到月球的直播,这时科学顾问会给我们想各种各样的解释,月球上有什么故障了导致了这样的结果。整个科学顾问沟通的过程中,他们还是在设法弥合科学和艺术之间的差别。”

国家中影数字制作基地副总经理马平表示,“技术本土化”将会是科幻作为舶来品的未来趋势。他举例两部《流浪地球》的成长变化,“这个方向一定是未来进一步从文化出发,然后用自己的工具建立自己的科幻体系和中国式的科幻美学。”

技术有多重要?“你没有新技术的时候,电影一样有观众,一样达到一样的技术高度,一样可以有很多票房,但是新技术一定是拓展了电影的表达,一定是拓展了导演的创作空间,同时它也会激发导演的创作思维。”

而上海科技影都无疑将为影视技术发展,科幻产业链条上下游融合,产业生态优化,提供更坚实的基础。

作为中国电影的发祥地,上海打造科技影都有着独特优势:作为国际金融之都,拥有大量金融资本资源和服务,综合科技配套能力强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大,优越地理位置辐射长三角及海外地区。

松江区出台升级一系列配套政策优化营商环境,引导产业向上海科技影都集聚发展。经历影视寒冬后,行业加速复苏,为打造影都带来利好,而浙江省多个城市,青岛,无锡,海口等多地“影视+”发展战略,也为上海带来了启示。更多重点项目的落地,或将带来更大的文旅想象,激活文化与商业的良性循环。

在科技影都发布会上,官方宣布《松江区关于促进上海科技影都影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规定》在2020年松江区影视产业扶持政策2.0版本基础上再次升级,由原本的16条扶持措施拓展至18条,新增“支持影视企业上市”“支持影视新兴业态”“鼓励影视人才引进和培养”等影视产业重点环节的具体扶持措施,并提高了部分政策扶持力度。

此次科幻周活动是本届上影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丰富的活动布局,汇聚了国内外大量内容资源、技术资源,为影人提供交流平台,体现出上影节积极拥抱国际视野,推动产业复苏前行,艺术和科学技术并重的担当和价值。

一方面,科学支撑科幻发展,另一方面,科幻作品也反哺着科学想象,正如《雪崩》对元宇宙的预言和启示。董润年强调“科幻是面向未来的现实主义”, 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吴季认为科幻反映人类命运共同体:“我更希望把政治家送上太空,他们将会改变观念。在那个距离看地球,无比重要的国家边界不复存在,各种争吵和争论也都平息了,地球只是一颗小小的行星,持续不断地自转、公转,平静地忽略所有的分歧。”

在众人皆埋头赶路的时候,观看科幻便是“仰望星空”的那一刻,正如刘慈欣在《三体》中所写的“给岁月以文明,给时光以生命”。

关键词:
分享到: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 2001-2013 www.9774.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时尚网 版权所有

联系方式:954 29 18 82 @qq.com

   粤ICP备18025786号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未经吉中国时尚网书面授权,请勿建立镜像,转载请注明来源,违者依法必究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 合作伙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