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观众应该曾看过一档节目,叫《亲爱的,来吃饭》。
节目的定位,是“让观众了解食物背后的温暖生活”,具体的执行方式,是请来明星嘉宾,去普通人家里蹭饭,顺便了解市井中的烟火气。
(资料图片)
这档节目的嘉宾,有我们熟悉的“吕子乔”,也有贾乃亮。
他们会去普通人家敲门蹭饭,当然也有被拒绝的情况,有的场景甚至让人心酸又好笑。
而这档节目,恰恰就是东方卫视打造的,蹭饭的地方,也是在上海普陀。
无独有偶,岳云鹏也曾参与过一档类似的节目,名叫《未知的餐桌》。
节目设置类似,岳云鹏、李晨等明星会组成蹭饭团,随机去各个小区蹭饭,并了解主人们的生活故事。
作为明星参与的综艺节目,这样随机的蹭饭方式,虽然对主人也有打扰,但似乎也无可厚非。
毕竟,节目组有资金的加持,有明星的光环,对于综艺的拍摄手法,那些被“选中”的家庭也大多是经过事先沟通。
可,如果这种事发生在普通人身上,或者说,陌生人以这种形式,走进普通人的家庭,他会被同意“蹭饭”吗?
而最近关于上海的争议,正来源于此。
一个来自北京的网红,可能是从类似的综艺节目中得到灵感,他主打的就是“蹭饭”,在各个地方的大街小巷,随机问本地人愿不愿意让他去家里蹭饭。
这个网红本人,还是个身高近2米,手里一直拿着拍摄设备的“大汉”。
对于普通人来说,面对这样的要求,很可能会直接拒绝。
事实也如大家所料,他在上海的弄堂里,连连碰壁,有很多被问到的大爷和大妈,都委婉拒绝了他的蹭饭要求。
当然,拒绝的理由也是千奇百怪。
有的说自己的屋子太小,容不下这样的大个子。
有的表示自己的饭是帮别人做的,言下之意,让你蹭不太方便。
有的表示自己也没吃饭。
更有大妈直言,自己就是一个人,从不烧饭。
最后甚至于,一个来自北京的“老乡”,也委婉拒绝了小伙的蹭饭要求,磕磕巴巴表示不方便。
在这一期视频中,他采访了很多人,但蹭饭的目的,没有达成。
小伙在总结中也说得很有道理:“说着外地口音的两米大个,说要跟您上家里吃饭,确实也挺吓人的。”
而小伙本人,在拍摄视频和询问过程中,表现得也都十分有礼貌。
在其他的视频中,小伙大都蹭饭成功,但恰恰在上海,他却屡屡碰壁。
经常看他视频的粉丝,有的不乐意了,而大家的观点也分成了两派,一时间网上争议四起,网友也吵翻了天。
一派是对上海本地人嗤之以鼻,表示“上海人就是小气”。
更有人直言,在上海问500家,说不定都吃不上一家。
当然,也有网友持不同意见,表示上海人的习惯就是如此,如果没有十年的交情,不太可能请你去家里做客。
也有上海的网友表示,自己不可能放陌生人进家门。
外地有些网友也十分理解。
大家担心的原因,有碰到骗子、以及传染病等等因素。
来自浙江的大哥也明确表示,自己的第一反应,也是拒绝。
更有网友直言,这是讨饭讨出了“新境界”。
那么,短短一个视频,为什么会引起这么大的争议?为何会有人吐槽说上海人“小气”,“抠门”,“排外”等?
更有一些人,将这种争议,上升到了地域高度。
其他的不说,我们扪心自问:
如果有一个拿着摄像头,两米大高个的壮汉问你:能去你家吃饭吗?
你会是什么反应?
我想,大多数人,都会直接拒绝吧;可为什么到了上海人,这种拒绝就成了道德问题,甚至变成了自私、排外、小气?
问题的症结,到底在哪儿?
02、蹭饭本质是对隐私的冒犯,而上海人,素来有边界感我们暂且不提网红,一般而言,“蹭饭”这件事,是发生在朋友之间的。
如果两人相熟,两手空空去家里吃一顿饭,这是我们说的“蹭饭”,如果是陌生人,番茄君只能想到两个词来形容。
要么,是讨饭;要么,是化缘。
讨饭是一种乞讨行为,多发生在乞丐和陌生人之间。
而化缘,是僧人乞食的一种行为,大家可能不太清楚,就连僧人乞食,也绝不会走进施主家门,甚至是院门。
因为这种讨要,本质上,是对隐私的冒犯。
所以,从网红博主去上海“蹭饭”,被拒绝后导致上海人被吐槽的这件事中,番茄君至少看到三个问题。
其一,是隐私的保护不分地域,不分种族,不分国家
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有天生的壁垒,陌生人之间的交往藩篱,保证了大多数人,都是独立的个体。
只有熟悉的朋友,才能发展出友谊,而个人的隐私,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不会与陌生人分享,甚至不熟悉的朋友同事,也不好窥探。
“蹭饭”这个行为,本身就带着隐私侵犯的属性。
博主大概率是善意的,身体大概率应该也是没有传染病的,但对不熟悉他的阿公阿婆来说,这一点谁又能确认呢?
贸然带陌生人回家,即便不被偷,被抢,被伤害,万一因为共同吃饭病从口入,那谁为这种后果负责?
所以,表面上看,视频中的上海人是拒绝蹭饭的要求;实际上,他们拒绝的是对自己隐私的冒犯。
而每个人,都有保护自己隐私不被侵犯的权利,这是法律赋予的。
这种拒绝,与地域、民族、生活习惯无关,不管生活在哪儿,是哪里人,拒绝都正常。
当然,我们不否认有些人热情好客,会接待人去家里吃饭。
但就现实情形和安全方面的考虑而言,这种行为并不值得提倡。
如果在某些国家,贸然进入家门要求蹭饭,屋主是可以采取措施,且不用承担任何罪责。
所以,这不是小气、排外,而是人性使然。
其二、城乡有别,城市市民的关系,远没有那么亲近
80后和90后,尤其生长在农村的,可能会想起一个场景。
无论是老式弄堂、胡同还是农村大院,大家都像一家人一样,小朋友可以随意去任何一家人家里蹭饭,大人做了好吃的,也会互相分享。
《请回答1988》中,第一集就是互相交换食物的戏码。
这种分享精神,与现代不同,是由两个因素决定的。
第一个,是那时候邻里关系本身就好,大家有事互相帮衬,已经成了一种生活习惯,相熟也不会设防,才会如此分享。
第二个,是那个年代,人们普遍缺衣少食,但精神充盈,没有手机等娱乐设备,平时没事就是互相交流唠嗑,人与人的关系十分亲近。
但现代,尤其是都市里的人,关系则完全不同。
生活在钢筋水泥的丛林中,很有可能邻居都不认识。
大家早出晚归,生活压力大,早就没有了那个年代社交的热情,而且隐私意识强,都有防范心理,所以并不像那时那么相熟。
所以,对蹭饭这种事,多数人是从身心两个方面都拒绝的。
一方面,这是现代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决定的。
另一方面,这和当代人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提高,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人情越来越淡,自我和独立更加重要,繁忙的生活避免无效社交,是每个打工人所追求的。
翻开通讯录,能和你聊天的人都没有几个,更何况,一个不认识的彪形大汉来蹭饭呢?
其三,是上海人边界感强,但这并不代表他们自私,小气。
上海,本身就是个有边界感的城市。
它是中国第一个发展起来的国际化大都市,是文化交流汇聚之地,上海人一般不会打扰别人,同样也不希望自己被人打扰。
这就是“边界感”,边界感贯穿着上海人生活的始终,但看重经济的他们,又十分有契约精神。
一旦答应的事,上海人一定会尽力做到,这是上海人的文化内涵。
其实小伙最后,还是成功蹭到饭了。
他去到了一个阿婆家,完成了自己的目标。
虽然阿婆一个人在家,还是给他做了上海本地的美食,还跟他聊了聊。
她提到,上海人讲究人情世故,一般关系不到,是不会随便蹭饭的,同样,也不会随便邀请别人来家里吃饭。
这并非隔绝,并非冷漠,并非上海人的排外,而是一种有分寸感的相处习惯。
这种习惯中,也带着对他人的关怀和尊重。
我们从小就学着“入乡随俗”,到了上海,自然最好遵从本地人生活相处的方式。
03、是什么招致谩骂,又是什么让群情激奋?这也是今天,番茄君最想和大家聊的问题。
因为生活压力大,不少人的戾气很重,而这些坏情绪,是需要发泄的。生活中没有机会,大家就将这种戾气,转化成恶意,在网络上散布。
这是现如今网暴现象严重,键盘侠众多的原因;而这部分人,其实很容易被“煽动情绪”。
大家或许不知道,“上海蹭饭”视频上了热搜后,网红博主收获了流量,并悄悄下架了视频。
番茄君不想恶意揣测谁,但这位网红,在发布上海这则视频的时候,有没有那么一丝丝,明知道上海容易在网上引发争议,还要拍摄、剪辑这种视频,以获取关注的想法?
事实上,因为信息繁杂、难辨真假,我们更无法确认获取的消息,是否是“假消息”。
这种假,并不是全部的假,而是经过了“处理”的事实。
我们也不排除,有没有一种可能,这位网红在其他城市拍摄视频时,也问了很多人,也被很多人拒绝,但最后把同意蹭饭的剪辑在了一起;而在上海,却将不同意的剪辑在了一起,造成其他地方热情好客,上海排外不热情的“假象”?
这一点番茄君无从考证,自然也没法下定论,这只是一种合理的猜测。
为什么要这样,个中原因,我想大家都懂。
制造假象和争议,挑起攻击和骂战,向来是某些流量为王的自媒体获取热度的妙招。
而当这些没有事实支撑的假新闻和伪观点,遇到没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时,舆论的海啸就会被掀起,这是很可怕的。
一旦这些成为常态,我们,包括我们整个社会,又将如何自处?
总之,在面对铺天盖地的短视频、自媒体、新闻报道的时候,大家一定要有清醒的认知。
一方面,不要急于谩骂或发表观点,先求证一下,这些看到的听到的,是不是真的,有没有经过处理。
另一方面,要保持独立的思考,保持持续的学习,见得多了,知道的多了,就不容易被带节奏,这也是学习和学识的重要。
番茄君希望,大家都不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之人。
这一点,在短视频泛滥的当下,显得尤其珍贵和重要。
(电影烂番茄编辑部:淼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