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五年前的《我不是药神》展现出了国产现实题材电影巨大的市场潜力和票房号召力,那么《八角笼中》则让我们有理由相信,当令人肾上腺素飙升的格斗运动与沉疴贫瘠的现实交织在一起,这样的“非典型格斗片”也许能够打破国产体育题材电影的尴尬现状。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这样的判断并非空穴来风,经过近半个月的频繁点映,《八角笼中》凭借超四亿元的数字一举刷新中国影史点映票房纪录。
“格斗就是我的出路”,这是贯穿《八角笼中》全片的主题,亦是片中角色苏木令人振聋发聩的自白。与2017年王宝强导演首作《大闹天竺》不同,这一次,王宝强选择回归原点,讲述一个最符合他人生前半程底色的故事,讲述小人物如何自我救赎,完成生如野草、不屈不挠的人生逆旅。
自导自演,用真诚换真心
据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7月9日13时,影片《八角笼中》总票房已达7.6亿,观影人次超1800万,预测票房从最初的10亿一路走高,达到17.18亿,而随着口碑发酵,预测数字更是呈现上升趋势。
“破笼而出”、“真诚朴拙”,《八角笼中》是一部带有鲜明的王宝强底色的作品。正如豆瓣一条评论所说:“无论成名多少年,宝强内心那份纯真一直都在,不曾改变。也或许正是他的这份纯真和骨子里不服输的劲儿,让他拍了这部电影。”
冥冥之中,王宝强和《八角笼中》,似乎有着一段命定的缘分。《八角笼中》改编自数年前轰动全国的“四川凉山格斗孤儿”事件,影片里练习格斗、家境贫困的孩子们与自小习武的王宝强有着十分相似的成长背景,用句时髦的话说,这是王宝强版的《瞬息全宇宙》。
2018年,王宝强出席金扫帚颁奖典礼时,曾发表感言“这次算欠观众一次”,在经历无数曲折风波之后,他借由这部真诚之作,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格斗题材,弥补国内影视空白
格斗是一项关乎人类本能的运动,从古至今,人们发明了诸多格斗技法,这是人类野蛮好斗的动物性的一面,也是人类面对贫瘠现实时,发出的呼号呐喊。综观国内外关于该题材的影视作品,无论是《永不退缩》《血与骨》,还是托尼贾代表作《拳霸》、吴京的《生死拳》,以及林超贤搭配彭于晏张家辉的《激战》,都采用了弱化剧情,注重动作场面这一取舍,虽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但都未能成为叫好叫座的电影。
而《八角笼中》则另辟蹊径,通过相对复杂曲折的剧情和沉重的现实意义,对格斗题材进行了新突破,开辟了一条新赛道,用非传统的格斗主题,弥补了国内影视空白,并在强势的口碑下,一路突破票房瓶颈,有望成为该类型片中票房的最高峰。而这些都得益于王宝强不断进步的导演能力和对这部电影的全力付出。
王宝强在采访中曾透露,有一场戏是他导的最喜欢的——坐在车里的向腾辉脸上泛着淡淡愁绪,此时的车窗外有人在表演变脸,画面中,脸谱的变幻和向腾辉的表情相互照应,充满了超现实主义的写意效果。这种对照效果在专业名词中叫做“镜像”理论,用变脸的效果展现人物的内心变化,是具备一定审美水准的视觉呈现。
作为演员,王宝强的演技备受大众认可,他通过毫无痕迹的表演将向腾辉这样一个复杂角色演绎得十分鲜明,给电影增加了无比真实的质感,与其说《八角笼中》在讲大山中毫无出头希望的穷苦孩子“咸鱼翻身“,不如说它也是在讲王宝强自己在经历起起伏伏之后,依旧保有的那份纯真。
人性复杂,使电影更添个人印记
王宝强曾经表示,刚演戏的那会,自己每天都会绝望,但每天都会去主动寻找希望,因为他知道,这是他唯一的出路,回顾王宝强近二十年的奋斗史,他始终在坚持自己死磕到底的生命底色。
草根出身的他,自幼穷苦,在少林寺学武磨炼身躯,在各个片场跑龙套磨炼意志。两者结合,再加之他认为“机会都是自己争取来的“,让他在电影《天下无贼》里一炮而红,《士兵突击》、《hello!树先生》等作品让人惊艳于他天才般的表演。但随后的很长时间,王宝强经历了许多从未设想过的变故,他没有选择继续活跃在观众视野,而是蛰伏幕后。
南方周末用一篇《王宝强:被生活“击倒”后的六年》讲述了他从生活到事业的变化和成长:“以前我演《天下无贼》的时候绝对是傻根,绝对相信天下无贼,人人都是好人,每个人都是我的贵人。到了现在,我知道了人性是很复杂的。”
于是,这才有了充满人性、充满挣扎的电影《八角笼中》。
六年一剑,用实力翻身突围
八角笼是格斗场的封闭擂台,笼中有两只困兽,不顾一切厮杀,你在里面无处可逃,只能用身体对抗、战胜对手,而笼外的人,他们唯一的目的便是看热闹。而这一份“热闹”,从整部电影的筹备延续到了上映。
电影筹备之初,就遭遇了资金没到位、资方撤资等插曲,六年时间,王宝强并未放弃,一如电影中的主人公向腾辉一样,辗转腾挪,誓要改变这部电影的最终命运。
电影里,孩子们喊着“生如野草,不屈不挠”,这是他们的一线生机,也是人生的唯一希望。而对于王宝强来说,这部电影讲的也是他在逆境中寻求新生的故事。
电影里的格斗不单单是“格斗”,生活比八角笼还要难,每个人都需要竭尽全力去斗争,才能活下去。这些对现实的刻画与描写都让观众无法不与之共情,观众在影院看着笼子里的少年们,也会想到为生活奔波的自己。《八角笼中》的成功,证明了王宝强用他的故事和表演,能够突破重重阻碍,收获观众与市场的肯定。
戏里戏外,他们互相成就
截至目前,陈思诚编剧加监制的电影《消失的她》与王宝强导演的《八角笼中》收获了巨大关注,《消失的她》已突破三十亿票房,《八角笼中》也已实现票房连续两天逆跌。在王宝强这六年蛰伏期里,陈思诚扮演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
陈思诚和王宝强初遇于《法官妈妈》,那时王宝强还是群演。真正结识则是在电视剧《红旗渠的儿女》,那时,陈思诚是主演,王宝强去客串。之后的《士兵突击》,不仅让许三多火遍大江南北,剧中陈思诚扮演的成才,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随后而来的三部《唐人街探案》,也让陈思诚和王宝强双双成为了百亿导演和百亿票房演员。
王宝强后来透露,《八角笼中》后期制作阶段没钱了,他没办法只能找陈思诚帮忙,陈思诚很快答应,并投了一部分费用。之后的首映礼,陈思诚更是为《八角笼中》站台宣传,两人的深厚感情自是不言而喻。
结语
客观地说,《八角笼中》在剧情、场景等方面都还有着较大的进步空间,但真诚本就是电影人最大的杀手锏,毕竟,观众能够忍受稚拙但满含情感的“平庸之作“,却无法接受精致却空空如也的”业内行活“。
王宝强,多的就是那一点真诚。《八角笼中》,拼的就是那一点不加修饰的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