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第一次看94版的《三国演义》是20年前,我还是小学生,三国情怀由此而生。
20多年后,每次提起三国人物,脑海里还是老版三国的那些鲜活的面孔,唐国强的孔明,鲍国安的曹操,孙彦军的刘备,濮存昕的孙策,张光北的吕布,魏宗万的司马懿等等,这是脑海中挥之不去的印记。即使后来有翻拍,也越不过!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夫将兵者,不战则守,不守则走,不走则逃,不逃则死。”
司马懿作为诸葛亮的天敌,在剧中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个角色城府之深,心机之重,实难以驾控,饰演者魏宗万把司马懿那种儒雅老成、智谋双全诠释得淋漓尽致,使原本丰富的人物形象更加生动。
当年《三国演义》剧组找到魏宗万出演司马懿时,魏宗万是拒绝的。
他说自己不会有骑马,为此,张纪中可没少做思想工作,因为骑马这件事在演艺圈完全就不是个事。
除了这个原因,魏宗万受京剧“司马懿”的影响,认为自己是直来直去的粗人,而司马懿却是胆小、细致的阴谋家。
这种对比不是因为魏宗万演不出来,而是他觉得不符合角色的定位。
最终魏宗万被导演做通了思想工作,成功出演了“司马懿”一角,而且用网友的话来说:他把司马懿演活了。
当年魏宗万跟着张纪中来到了北京,在旅馆一待就是两个礼拜,期间魏宗万又把《三国演义》精读了一遍,甚至还总结出司马懿和诸葛亮对决,司马懿的胜率是52%,诸葛亮的胜率是38%,剩下10%双方打成平手。
从准备工作就能看出魏宗万表演的态度有多么认真。
开拍后的第一场戏就是空城计。
需要骑马,剧组本来找了替身,可是五十多岁的魏宗万却主动请缨亲自上阵,为了和马儿搞好关系,他每天把两个肉包子藏在铠甲里偷偷喂给马吃,甚至还和马儿说起了悄悄话:“哥们儿,我来自上海不会骑马,您担待着点儿。”
于是那场空城计,54岁的魏宗万骑着马完成了拍摄,也惊出了一身冷汗,之后他逐渐适应了骑马的节奏,导演王扶林笑称他是“草原雄鹰”,而老魏摸摸自己光溜溜的头自嘲自己是“草原秃鹫”。
魏宗万所选择的创作思路也是最贴近历史的,最初的司马懿与诸葛亮斗了八年,是为了保家卫国,此时的他心怀赤诚之心,是忠于曹操的良臣。虽然他有心机和野心,但也不会浮现在表面上。
不过,就算魏宗万如此用心了,有些想法还是和导演发生了分歧。
比如有一场戏是诸葛亮派人给司马懿送女人的衣服,司马懿乐呵呵地穿上展示,还对来使说回去好好谢谢你家丞相。
这场戏原书只有“司马懿受之,心中大怒”的描述,魏宗万提出这里能不能加上穿女装的具体动作,他觉得这样反而更能表现出司马懿的气定神闲。
可副导演觉得不妥,魏宗万坚持要保留,他在后来的采访中还回忆了自己当初放出的一句“狠话”:“咱们去找导演王扶林理论,如果通过了那是你们的功劳,如果不通过,剧组一天一两万的拍摄成本我来承担!”
也正是魏宗万的认真与执着,才有了那个蛰伏多年始终藏拙的司马懿,也造就了一部无法超越的经典。
后来倪大红的版本也保留了穿女装的这场戏。
而倪大红也是同样的用心,他认为司马懿的情绪是外放的,二人一眼就能看出来,于是他就把主意打到了衣服上,可换了十几套隐后,都没有一件让他满意的,最后还是敲定了一件非常夸张的道士服。
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个多智且疯癫的司马懿,不过和魏宗万版的司马懿一比,差距就有些大了,以至于他所表演出来的有那么一点司大强的感觉。
有记者曾提出了疑问:大家心中的司马懿是内敛隐忍的,这版司马懿为何如此外放和充满侵略性?
倪大红回答这样的表演方式是他自己琢磨出来的,他觉得司马懿拥有经天纬地之才,自然言行举止要比较夸张才行。
总之,魏宗万和倪大红演绎的司马懿存虽存在着差距,但我们没必要因此就踩一个贬一个。
魏宗万老师当然是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倪大红老师也是当之无愧的老戏骨,一个演员在职业生涯中是要历经各种波折、尝试各种表演方法的,即使走了弯路,但从长远来看,或许这段弯路其实是他们不断上升的阶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