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2月1日,首次将全本《西游记》搬上屏幕,也首开电视剧出国拍摄的先例。
【资料图】
这部电视剧在有限的艺术、技术条件下,创造了一个充满幻想的神话世界,生动地表现了唐僧师徒四人不畏艰险的顽强精神。
《西游记》在1986年春节一经播出,轰动全国,老少皆宜,获得了极高评价。
六小龄童的表演真的太精湛,他所演绎的孙悟空,几乎成了观众心中的一个定式。
而主题歌《敢问路在何方》的旋律,也伴随着该剧的播出,在一代人心中久久回荡。
该剧重播次数超过3000次,百看不厌,成为一部公认的无法超越的经典,当年剧中的演员也都成了人们心中永恒的偶像。
据悉,当时电视台立项拍摄《西游记》,只是因为日本拍摄出来的版本实在太过雷人。
1978年,日本人首次将《西游记》影视化,在这一版中唐僧竟由女人扮演,四个徒弟的扮演者也是流里流气。说它是《西游记》,不如是《恶搞西游记》。
正因如此,这版《西游记》只在中国播了三集,就被停播,因为它与我们记忆中的《西游记》完全没有联系,甚至在大部分人看来,这是侮辱了我们的名著。为了重塑经典,中央电视台才决意立项拨款300万来拍摄。
86版《西游记》险些因为资金不足被腰斩,为了让拍摄继续,杨洁导演和剧组人员到处拉投资,从铁道部示意工程局拉来了300万,才让拍摄得以继续。但是因为投资的钱太少了,原本定的30集也只能缩水为25集。
抛开剧情人物,《西游记》另一个让人津津乐道的地方,就是它创作的过程,6年磨一剑。
剧组从1982年开始组建,摸着石子过河,一直拍到了1988年。为了向观众展现最真实的取经路,主创们也真是把取经之路走了一遍,杨洁导演带着团队跋山涉水四处找取景地,而唯一的交通公工具就是一辆小破面包车,整个摄制组也只有一台摄像机,一台录像机,几把梯子,一捆绳子。
然而,以当年的“惨不忍睹”的特技水准要完成占该剧将近五分之一的特技镜头,真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杨洁事后回忆也说,拍《西游记》最怕的就是特技。
场景一:在拍摄“唐僧念紧箍咒”时,剧组并无轨道车帮助,来营造孙悟空眩晕效果。于是摄影师就让助理把自己架在梯子上不停转圈,拍摄躺在地上的孙悟空,而孙悟空还要反方向转来强化效果。
Δ 摄影师王崇秋扛着摄影机坐在工作人员抬着的梯子上拍摄地上的孙悟空
场景二:当年看《西游记》的时候,总觉得孙悟空吃的蟠桃好大好香啊!可是哪里有那么大的桃子呢?剧组为了省预算也没有买假的“大蟠桃”,而是用纸糊了一层又一层,再在外面刷了一层“蟠桃”色。
场景三:最多一人分饰200个角色,而“猪八戒背媳妇”桥段,猪八戒的丈母娘竟然是六小龄童演的!知道真相的我,眼泪差点掉下来,是笑的!
场景四:当时拍摄《西游记》,少不了有仙气飘飘的镜头,而在剧组里,仙气也就是用氮气做出的效果,但其中有个印象很深的镜头是:
师父又一次被妖怪抓走了,孙悟空前去解救,他一吹空气(带仙气的),师父的绳子就掉落了。
不知道当年《西游记》有没有“斥巨资”去买氮气拍摄仙界的场景,但这个场景孙悟空的“仙气”竟然是他抽烟吐出的雾气。
场景五:红孩儿演员不可能真的喷火,火是从和演员平行放置的喷枪里喷出来的。这就是所谓的“借位”,如今男女主角接吻可以借位,当年红孩儿喷火也可以。
场景六:在《错坠盘丝洞》一集中,剧本要求蜘蛛精露肩膀、露肚脐。在观念保守的80年代,十五六岁的女演员们是抗拒穿着暴露的。服装师妙招抚人心,为姑娘们量身定做了肉色体操服,外面加一层薄纱披风,才让她们好接受些。
蜘蛛精吐丝的特效看上去“七实三虚”。这多亏了镜头外的工作人员拉着女演员肚脐上“拴”着的几根透明胶带,开拍时一齐抖动手中的胶带(七分实),再用特技机加上激光效果(三分虚)。
Δ 蜘蛛精肚脐吐丝戏份
至于蜘蛛精吐丝把唐僧缠起来的镜头,则是在鼓风机出口放一大把长丝,开拍后启动鼓风机,同时喷入烟雾。《西游记》剧组这种“胶带烟雾,都成特技”的做法有点像剑魔独孤求败的“草木竹石,皆可为剑”(笑)。这也说明道具的巧妙使用,有时就在于信手拈来、价廉物美。
场景七:师徒四人遇到大蟒蛇那一集,起初很多人以为那不过是一个逼真点的道具而已,不然那个演员敢抱着蟒蛇?
很多人并不知道,其实这是一条真实的大蟒蛇,几米长,身体粗壮的像一个小水桶,一顿喂养下来要吃上20多只鸡。
八戒和悟空一边和蟒蛇假装打斗,一边还得防止蛇跑了,毕竟经费有限,蛇跑了拿什么赔给人家,也着实不容易啊!
场景八:海底龙宫那这一幕因为水下的关系拍摄困难。在正常情况下,根本不可能拍摄,但导演也巧妙地通过鱼缸在大家面前呈现了这样一幅艰难的风景。我相信当你观看水晶宫的场景时,你会被水下的风景所震撼。
剧中常出现的水下龙宫戏份,是通过在摄像机前放个鱼缸来完成的。
在里面放上很多水生植物,然后请人往鱼缸里面吹气,模仿“海浪”和“水花”,演员们就站在鱼缸的后面,将镜头透过鱼缸来拍摄,就能呈现出在海底世界的效果。
Δ 水下龙宫的戏份,红圈所示即为鱼缸中的气泡
当时的移动轨,是两个人扶着自行车,摄影师坐在自行车上,推着自行车跟着演员走,这就是移动轨。
孙悟空腾云驾雾,上天入地,各路妖怪也都会各显法术,而完成这些镜头都需要威亚特技,这在现在司空见惯,但在36年前,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威亚。
后来杨洁导演带着4个人去香港取经,知道空中打戏是利用钢丝将人吊起拍摄,那时没有抠图与3维,所以都选用最细的钢丝,这就很不专业,沙和尚就因钢丝断裂摔下地面。
可以说,这些老艺术家都是冒着生命危险在拍戏,现在电视剧的成本越来越高,动不动片酬百万千万,想想那时候的十几元真是无限感概,那时候的演员真的是演员,值得人倾佩,他们不怕吃苦,再想想现在的演员,好多剧大量的替身,扎戏,那是一个纯洁的年代,大家都一心为了拍好片,现在的电视剧大多追求的是效率和回报。
向经典致敬!向老艺术家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