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影视 > >> 内容页

全球今头条!一口气刷完3集,陈晓李沁这一“黑”,黑出一部爆款

2023-03-21 22:15:22 来源:影视音乐

也是没想到,2023年围观的第一场大型飙车,飙的是自行车和拖拉机。

李沁涂着一张黑脸、开着拖拉机风风火火出现,瞬间戳中笑点。


【资料图】

来,我们聊聊这出《人生之路》。

(我个人更喜欢改动之前《人生路遥》的剧名)

先就从李沁饰演的刘巧珍说起吧。

一,“土”的延续与鲜活。

黑布鞋、红袜子、花衬衣、麻花辫,年度“最土”(划掉)最复古造型大奖,就是你了~

虽然化了黑妆,虽然肤质明显做了粗糙处理,虽然造型土里土气,但李沁依旧是好看的。

这种好看,不仅仅是演员本人骨相和五官的好看,也是角色所赋予的加分质感。

首先,元气感和生命力。

刘巧珍的元气满满,既有少女感的鲜活生脆,又有看见意中人的开怀雀跃,同时还有从土地和劳动中延展出的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剧作开篇,陕北山川雄浑之姿,高原上窑洞里刘巧珍将一排排粉晒得整齐有致。

自然山河之健美,个体劳动之秀美,集于一体。

同样是面对这片土地,高加林因为困于“走出去拥抱大世界”的心结、陷于被冒名顶替的悲剧感(他自己暂时还不知情),表达的是对闭塞山村局限性的痛苦纠结;

而刘巧珍以聪明能干形象出现,更贴近对土地的礼赞一面。

八十年代初农村机会稀少是客观存在,如若只一意赞美或是只一味怨怼都会有所偏颇,努力想走出去的高加林和在当地劳动风生水起的刘巧珍,共同构成了生于斯长于斯爱恨于斯土地辽阔的AB面。

其次,角色能力弧光。

巧珍能开拖拉机、能做粉、能干活、能打杂;

情商高,会安慰人(一语启发了颓败的马栓);

智商高,记忆力很好(听一遍就能完整复述大叔的话)。

虽然她总遗憾自己没怎么读过书,但她个人能力很强。

(这大概也是为未来她去上海搞事业做铺垫)

再次,悲情质感。

小说中刘巧珍爱而又失去的悲剧,目前剧作进度条还远远没到。

她的善解人意,分手(某种意义上也算被抛弃后)依旧帮助对方谋出路的恩情,也还远未展开。

但角色的悲剧感,剧版从一开始就有所经营有所表达。

悲剧感的第一层是“被时代偏见捆绑、被原生家庭辜负”的遗憾。

刘巧珍的重大心结,是被耽误没读书。

她爹并非不爱他、刀子嘴豆腐心其实很疼她;

她家并非供不起她读书,但她爹因为偏见没怎么让她读书。

听他加林哥和同学们侃侃而谈时,她既心疼加林哥,自己的羡慕和失落非常明显。

小说里巧珍是完全不识字的文盲(不是九漏鱼那种),剧版改成了“念过两年书”,但不改变这个角色“被剥夺基础受教育机会”的抱憾质感。

另一层更浓郁的悲情基色,则是不被爱(或者说不够被爱)。

她一心一意喜欢家加林哥,但高加林对她的态度显然不是同等同质的。

高加林意外落榜(其实是被冒名顶替)心灰意冷,她踌躇许久鼓起勇气去安慰,耗费心思做了枣花馍,又背了一番她好容易听来的大道理,却被对方泄愤骂了一通。

前期四舍五入类似单方面输出的满腔情意,总有点错付的悲凉感。

而巧珍悲剧感背后,又有着让人敬佩的庄敬自强。

不自怨自艾不颓废倒下,哭完了该怎么开拖拉机还是怎么开,这份悲剧里自强的精气神,很让人触动。

虽然,目前为止她开口唱陕北信天游我还是想笑场,但这不影响我喜欢这个角色。

第四,打破年代壁垒的延续。

刘巧珍显然非常有年代感,从装束到背景到做法,方方面面都如是。

乍看,甚至还很“恋爱脑”,加林哥说的对都,加林哥让我做什么我都愿意。

恋爱脑女孩,在这届观众这儿似乎不太讨好。

事实上刘巧珍并不是“完全陷在爱情里”的恋爱脑,相反,她自己的活干得风生水起的。

更不是“离了谁天就塌了日子就没法了”的类型。

至于她一腔心思如此明显,也可以被理解为敢爱敢表达;

明明是很“土”的老壳子,但同时似乎也很时兴。

几代观众不同的审美中,相同的点是对某种强大、善良女性的敬慕。

1982年发表的小说中,刘巧珍的坚韧了不起,和这几年流行的“大女人”概念内核有些异曲同工。

从某种程度上说,刘巧珍和宋运萍、水花姐这类角色一样,身上有贯穿传统和当下的优秀闪光点。

古早倾向和流行取向未必总是割裂断代的,这大概也是这类“土巴巴”老故事能在年轻观众里有回响的根源之一。

二,黑白灰群像。

已播三集群像很有意思。

高加林父母,典型的贫苦安分、柔顺老实形象。

满脸皱纹、一身土色。

每一声叹息、每一句没说出口的担忧、每一碗饱含慈恩的家常饭菜,都又暖又温情又苦又美好。

老两位被蒙在鼓里,让儿子一定要去高明楼家道喜,其中种种良善心酸、委实让人不忍。

剧中安排是高明楼从中作梗,让自己儿子冒名顶替高加林去读大学。

小说中是这群人都没考上大学,高加林高中毕业去当老师,数年后高明楼小儿子三星高中毕业,于是他安排谋划撤了高加林的工作、换上自己儿子。

有理由怀疑,剧版高明楼安排二儿子暗度陈仓冒名顶替之后,若干年后是否还会安排三儿子明“抢”高加林的老师工作?

坑完一次再坑一次。

害了一茬又害一茬。

小说中高加林父母明知高明楼抢了儿子工作、敢怒不敢言,仍要小心翼翼巴结,凄凉柔顺悲惨中,也隐隐有几分“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余韵。

剧版第一回合大学名额之事老两口完全不知情,质感自然全然变成了“良善和不幸”,我个人是期待后续原样出现“明知对方作恶但畏惧权势”原版内容的。

剧版高明楼,很有意思。

(没有任何夸他做得对的意思,纯粹是说角色刻画)

老生常谈的问题,是为什么反派角色往往比正派更立体?

或许是舆论生态一刀切的倒逼,或许是纯恶纯善二元论的尘嚣甚上,或许是主角不能如何如何“才安全”的谨慎小心,种种元素共同导致“正面角色往往有更多限制”。

反而是缺大德的“反派”高明楼,更有发挥空间。

三分油滑、三分世故、三分精明、三分贪婪。

权力大不、胆子不小,属实缺大德。

有一点良心但不多。

有一点人情但不多。

儿子没考进前十,他却迅速以村长身份挤进来。

收到高加林通知书后,第一反应也不是要“私藏”,但一转念还是下黑手。

安排儿子去顶替,甚至没有第一时间告诉儿子,而是在大吹大擂大肆操办之后方才叮嘱儿子“有件事你要记在心里,有句话你要烂在心里”。

精明又丑恶,但所图之事也有几分难以启齿的自私的用心良苦。

(没有任何为恶事为罪行开脱的意思)

这个角色刻画上的微妙,在于几次犹豫和几次“凶猛”。

接完通知书,犹豫。

找到高加林门口,对着高加林本尊,一瞬间说不出口,又下了狠心编谎“我找你爹拿户口本本”。

儿子知道真相后要来找高加林坦白,他急急忙忙拉住反反复复“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表面上是斥责儿子“不体恤人家正在生病”,实际上是以利益来敲打“为什么不懂事不明白我为你谋划的前程和心血”。

三,美感。

《人生之路》开篇是陕北农村故事,很乡土,也很穷。

但并不意味着破败和丑。

山川风貌自然取景是一方面,画面构图也都有颇有美感。

高加林家条件不好,但清贫中处处可见整洁、干净。

从构图上说,画面大多四平八稳对称,视觉上好看。

从“画外音”上说,也是对这家人勤劳性格的表达。

此外前三集高家镜头,大多在夜晚。

笼统在一片幽蓝黑色中,看不清家中摆设,全是“家贫母老又落第、人生不如意”的情绪外化。

再比如几场白天的谈话,一片浅土黄色的窑洞作为背景,春天绿色柔枝作为点缀。

苍黄和翠绿。

刚和柔,新和旧。

都相得益彰。

剧作也很擅长用弯弯的窑洞拱圆形状,或者树枝延伸的姿态,为画面勾勒线条。

疏朗,开阔,又不失生机。

再比如高加林为高双星送别,苍茫黄土,沟壑深深、皲裂层层。

这古朴高原的天然地貌,也是两位心境的外溢。

高加林相赠时内心难解对自己的失落,高双星说不出口的愧疚与心虚更是一层又一层。

刘巧珍深夜和妹妹谈心,不诉说自己的不幸,只告诫妹妹要好好念书,背景轮廓和明暗都很有层次。

温柔、宁静又美丽,又符合带着几分淡淡哀愁的心境。

四,几点疑惑。

首先聊一聊演员年纪。

第一集是高考,陈晓、张嘉倪演高三学生,显然真实年纪都不适合。

但陈晓的黑妆、角色的苦楚粗粝质感,通过“用粗粝来混淆年纪”的障眼法,削弱违和感,看起来问题不大。

李沁的角色管陈晓叫哥,角色也远比演员本人更年幼。

但她画的这一脸黑,和陈晓一样“通过粗粝来掩盖”异曲同工;

另外这个角色很有活蹦乱跳的鲜活元气,也看不出年纪不符。

张嘉倪的角色设定是从上海到陕北(小说是南京,大概剧作要讲改革大潮下的故事,选择了更有风向标属性的上海),和村里孩子不一样脸上干干净净的。

但恰恰是因为没有遮掩,张嘉倪年纪不符的问题最直观,怎么看怎么不像。

第一集结束同学起哄让她上台跳舞她摆手拒绝,这“不好意思”的演法也很做作。

后续照顾父亲、上台演“一群穷小子没见过的柔光”等桥段,观感则正常多了。

如今剧作话术是“部分内容取材于路遥中篇小说《人生》”。

已知剧作续写了上海部分,已知剧作前三集已有诸多改动。

比如黄亚萍没考上大学,被改成了照顾生病父亲错过考试。

比如高加林被冒名顶替。

比如小说里精明会挣钱的农民马栓,被改成了高加林的苦读落榜同学。

原小说是转型时期乡村少年在穷土地和远方之间的痛苦,相辅相成相穿插着和红白玫瑰的感情。

从目前剧作的几点改动来看,像是“同学少年组”群像式的改动。

这种改动,只是内容增添和视角切换,并不伤害原小说筋骨内核。

但凡不对角色做过度阉割、不对人物复杂心态做简化粗化漂白,剧版陕北篇的故事大概都不至于过分走样。

目前画面质感、故事节奏、群像表现等方面,剧作水准都基本在线。

至于后续的上海部分内容(完全没有原小说基础)质感如何,目前尚未可知。

最为核心的症结,在于非歌颂类的严肃文学作品,大多自带批评属性;角色鲜少简单二元黑白一刀切,而各路剧作往往会往“纯洗白”“纯黑化”的干瘪路数上走。

《人生之路》部分改动苗头看起来似乎不太妙,目前播出内容只有3集、尚不足以支撑弱化窄化扁平化的结论。

结语

《人生》像一出苦闷又彷徨、奋斗又深陷的剖白,卖馍馍、担粪等环节里的犹豫、自尊自卑自伤自强,都复杂又细腻、深邃又剔透;

某种程度上,是一代人集体情绪和渴望的一个横切面。

路遥笔下的作品,又始终有一股延绵不息的劲头,从黄土地的穷山恶水里不断涌出、特别奋进特别坚毅特别死磕。

一面极度敏感一面极度强悍。

人生路漫漫、江湖风波远,起起落落都是寻常事,期待他们如歌如诗如土地如长河的人生。

关键词:
分享到: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 2001-2013 www.9774.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时尚网 版权所有

联系方式:954 29 18 82 @qq.com

   粤ICP备18025786号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未经吉中国时尚网书面授权,请勿建立镜像,转载请注明来源,违者依法必究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 合作伙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