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影视 > >> 内容页

环球今日报丨宁缺毋滥的金针奖:不是刘德华、罗大佑不配,而是金针奖失了格局

2023-03-24 15:13:19 来源:影视音乐

金针奖,向来被视作香港乐坛的最高成就奖,地位之尊崇,有如武侠世界的倚天剑、屠龙刀。

手握金针奖,就意味着跨进了殿堂级歌手的大门。起码在香港歌坛,已然登堂入室。


【资料图】

然而,窘迫的是,金针奖从2018年到现在,已经连续5年没有再授过奖。

金针奖欠下的债,已经多得快数不清了。

尽管大家都知道,金针奖并非年年都颁,只有当那个符合资格的天选之子出现的时候,它才会颁发。

但从缺5年没有颁奖,这在金针奖的历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

更何况,还有像刘德华、黄家驹、王菲、林忆莲等一众呼声极高的天王天后,在排队等着金针奖的表彰。

众所周知,能够获得金针奖的人物,要么是在舞台上叱咤风云的殿堂歌手,要么是在词曲创作上登峰造极的一代宗师。

比如构建了一代人武侠幻梦的“辉黄二圣”,顾嘉辉及黄霑。

有震荡着铁肺,从上世纪,唱到这个世纪的歌坛“神雕侠侣”林子祥、叶倩文夫妇。

有前后两代公认的“歌神”许冠杰和张学友。

还有邓丽君、谭咏麟、 梅艳芳、张国荣等传奇歌手赫然在列。

因为代表了最高荣誉,又坚持“宁缺毋滥”的原则。

金针奖的严苛,把观众心中的众多候选人拒之门外,让他们成了金针奖的沧海遗珠。

也直接导致,金针奖“负债累累”的现状。

甚至会让人觉得,金针奖不给这些“遗珠”,不是他们不够资格,而是金针奖失了格局。

1、黄家驹

如果要选一支乐队,作为华语歌坛跨时代、跨地域的代表,那么Beyond必定会上榜。

所以Beyond或者主唱黄家驹,这些年来,拿金针奖的呼声也最高。

尽管黄家驹在1993年意外离世。

但他当年的歌声依旧可以穿越时空,来到当下,环绕在每个人的耳畔,予人欢欣鼓舞。

作为上世纪香港摇滚音乐的灵魂人物,他的每一首歌曲都充满了生命力与激情,极具精神内核。

词曲通俗,朗朗上口,却不落俗套。

有少年人的热血追梦,有对世界大同的热切期盼,有对亲恩的无限感激,也有爱意滚滚来。

每一首歌都包含了赤子之心和所思所想,所以深得人心。

当翻唱改编泛滥,人皆调侃“中岛美嘉撑起了大半港乐江山”时,他们的歌给香港乐坛注入了鲜活生命力,是最独特的注脚。

连罗大佑都说:“香港没有音乐人,除了黄家驹。”

近两次的金针奖,颁给了影响力远远不及他们的两支乐队,让Beyond的乐迷嗟叹不已。

有人说,黄家驹已经去世的事实,可能会对他或者Beyond拿金针奖造成影响。

但这个说辞很难站住脚,因为金针奖追颁给去世的歌手或者创作人,早有先例。

1995年,歌手邓丽君去世,同年她就被追授金针奖。

2003年,词人林振强去世,同年他也被追颁金针奖。

同样是香港歌坛的“天之骄子”,陈百强和黄家驹同样是在1993年陨落,两人又都在去世后拿到了“无休止符纪念大奖”。

但在2009年,陈百强已被追颁金针奖,他的父亲代为领奖,至此,“三王一后”的谭张梅陈人均一枚金针。

而天国里的黄家驹仍遥遥在望,不免让人杯葛,这项至尊荣誉的厚此薄彼。

黄家驹或者beyond,再不拿金针奖的话,实在说不过去了。

2、刘德华

张学友在39岁那一年获得了金针奖,顺势将“歌神”的称号牢牢嵌入到听众的心中。

同样是四大天王之一,难免有人拿刘德华和他做比较。

大家都很好奇,刘德华能否成为四大天王中第二个拿到金针奖的人物?

在许多人看来,刘德华的天赋和唱功,远远比不上张学友。

但单论影响力和传唱度,刘德华还是有资格去触摸金针奖奖杯的。

当年香港歌坛的十大劲歌金曲颁奖礼和十大中文金曲颁奖礼,刘天王也是常客。

在吉尼斯世界纪录中,他还是获奖最多的香港歌手。

《冰雨》《练习》《忘情水》《笨小孩》《爱你一万年》《一起走过的日子》等歌曲,早已嵌入一代人的记忆,时至今日仍在被传唱。

这也足以说明他的影响力。

作为港乐辉煌时代的最佳偶像,刘德华得不到金针奖的认可,也实在说不过去。

不跟张学友、谭咏麟比音乐性上的造诣,但和拿得过金针奖的郑少秋、钟镇涛比,刘德华也足够了。

同样的标准,刘德华和他们比,差的也只是辈分。

2006年第29届十大中文金曲颁奖礼,59岁的郑少秋争得金针奖,与他竞逐这项殿堂荣誉的歌手名单中,就有刘德华和王菲的名字。

当然,四大天王中另外两位天王黎明和郭富城,同样是金针奖的遗珠之选,只不过刘天王距离金针奖会更近一些。

3、陈奕迅

新世纪以来,香港歌坛最具影响力的歌手,非陈奕迅莫属。

港乐颓靡,许多优质唱将都困守香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红过罗湖”。

也唯有他突出重围,成了“歌神接班人”的待定人选。

由千禧年开始,他红足了二十年。如此人气,其实已经超越了金针奖榜单上的一些前辈。

香港乐坛也拥护着这一株孤苗,细看他所背靠制作班底,你就会发现,最顶尖的资源都向他倾斜了。

他的背后有香港歌坛最出色的填词人,有最高水准的制作人。

也因此,这些歌曲,在他高唱商与独特音色的庇佑下,总能推开重重阻滞,唱到人们的心里。

勾起人在情感上的共鸣,尤其获得年轻听众的青睐。

前一阵子,富豪刘銮雄开发布会,大吐不快时也说:“娱乐圈里有妖魔鬼怪,唯独没有神,只有一个歌神陈奕迅。”

由此,从侧面可见,他在香港乐坛所拥有的影响力。

当然,金针奖在颁给他之前,还要去照顾许多拥有资格的前辈。

现在就把一个终身成就奖颁给他,可能还有些为时尚早。

但“金针奖迟早是Eason的囊中之物”,似乎已经成了共识。

4、罗大佑

严格意义上来说,罗大佑属于台湾乐坛。

但作为华语流行乐坛的教父级人物,他的影响力早已经辐射到了香港歌坛。

金针奖颁给台湾歌手早有先例。1995年邓丽君去世,金针奖当即就将奖项追颁给她。

和邓丽君一样,罗大佑虽为异乡人,但歌声早已跨越了地域。而且较之邓丽君在香港歌坛取得的成绩和影响力,他也只高不低。

为何是教父?

因为他作词、作曲的水平,都是一代宗师。

他的歌曲通俗易懂,却意蕴无穷。

歌曲的风格迥异,不在一个舒适区里逗留,曲风包罗了摇滚、民谣、流行……

几乎所有的情感在他的歌曲中都有安身之处,宏大的、惆怅的、嬉笑怒骂、人文关怀。

正是这些特质,使得歌曲撑住了时代的考验,经久不衰。

时至今日,他依旧是年轻音乐人的标杆。

当香港乐坛仍在量产男情女爱的幽怨曲调时,罗大佑几十年前的作品已经开拓了更高纬度,独具胸怀与修养。

当香港作词人纠结于遣词造句时,罗大佑的词不拘泥于小节,却言有尽而意无穷。

可以说,粤语歌坛时下缺乏的新意,正是可以在罗大佑的作品里寻觅到的。

谈既有的影响,罗大佑的歌曲也与香港歌坛密不可分。

用辛辣与锋利描摹过市民的心境。

也用触动人心的笔触描绘过大时代下,始终不变的民族血脉情。

除他之外,再没人能在前奏响起时,便为歌曲注入扑面而来的历史沧桑感。

一切群魔乱舞,一切私人恩怨都要在刹那间止息。

如果金针奖不给他,不是他不够资格,而是金针奖失了格局。

5、关正杰

关正杰的本职不是歌手,是建筑师。

即便只是副业,也不妨碍他风生水起。

七八十年代,他和许冠杰一起被视作“乐坛双杰”。

八十年代初一度是香港乐坛的一哥。

从1980年到1984年,他拿了五次十大中文金曲奖。

之所以后来没了声音,是因为他在80年代末就正式宣告退出歌坛。

他演唱的大多数歌曲是武侠片的配乐,有顾嘉辉与黄霑的把控。

他的唱腔亦自带一股正气,使得歌曲豪情万丈。

可惜他的“金盆洗手”十分决绝,不仅奖不再拿,歌不再唱,连公开露面都一并拒绝。

金针奖也曾有意将奖颁给他,但被他以“不想减肥”为理由委婉拒绝了。

但是细数跟他同时代的那些歌坛俊杰,许冠杰、罗文、林子祥都已经手握金针奖。

甚至随便唱唱主题曲的郑少秋,也成功问鼎了金针奖,关正杰属实令人意难平。

6、王菲

王菲不只是曾经红极一时的歌者,也是一个符号,一个时代的偶像。

她代表了恣意的人生态度,代表了一种轻灵脱俗的演唱风格。

也正是潇洒心境与独特唱腔的结合,让她无视一切有为法,成为90年代香港乐坛的一抹亮色,为彼时的香港乐坛带来新意。

迷幻、摇滚、朋克,王菲演唱的曲风在当时的港乐实属前卫,也深刻影响到后来的音乐人。

她是那个时代的“怪物新人”,凭借一首《容易受伤的女人》声名鹊起,劲到与当时如日中天的四大天王平分秋色。

在90年代末,她红遍了东亚文化圈,不说华语歌坛,即便在日本,她也享有天后级的待遇。

正如她自己嘚瑟的那样:“最大的烦恼就是太红了。”

2005年,她因为家庭的原因,宣布暂别乐坛。

至今都没有正式复出过,但歌坛上,仍旧给她留着“天后”的位子。

2010年,阔别乐坛已久的王菲开演唱会,每一场的票价都创下了新高,但依旧场场爆满,一呼百应。

金针奖的榜单上,既然有了有了叶倩文,也应当有王菲的名字。

7、林忆莲

90年代香港乐坛的天后阵营中,梅艳芳“天后”在香港精神,王菲“天后”在与众不同,叶倩文“天后”在强悍唱功,林忆莲天后在艺术性与商业性的极致融合。

在大众的刻板印象中,林忆莲的形象是幽怨女,总唱着苦情歌。

但实际上,她早年间就玩转过不少风格的演唱,和王菲一样,以前卫著称。

1998年的专辑《Ready》,涵盖了爵士与R&B曲风,这在当年的港乐里是新举。

这一次尝试打通了她的任督二脉,从此以后,“都市感”成了她的卖点。

同年,她发行《都市触觉PARTI》,成为香港乐坛第一个玩此概念的歌手。

《都市触觉》系列专辑一连发行了三张,有销量,有创新,让林忆莲成了独树一帜的歌坛天后。

她祖籍宁波,母亲曾经是越剧演员,从小耳濡目染的她也能来上一段。

1991年的专辑《野花》,就有中国传统戏曲和西洋乐的结合。

这张专辑对概念的把玩也有意思,以不同的花卉为引,探索女性的心境。

专辑极具艺术性,90年代末被认为是20世纪最具代表性的华语专辑之一。

再后来,她跟李宗盛夫唱妇随,唱起了丈夫为她作的苦情歌。

歌曲更具普世性,林忆莲的把苦楚唱得丝丝动人,触动了许多善男信女。

后来离婚了,又回归从前,继续在不同歌路上探索。

林忆莲另一强悍的地方,在于她的超长续航。

许多和她同期出道,乃至于晚出道的女歌手,都已经逐渐淡出了舞台。

但她十年如一日爱护着自己的一把好嗓,前几年,还活跃在竞技舞台上摘得“歌王”桂冠。

不是沽名钓誉,而是为了挑战更多的不可能。

金针奖也应该眷顾于她,好让港乐挣脱“陈词滥调”、“翻唱成灾”的刻板印象。

8、陈慧娴

1984年,陈慧娴凭借《逝去的诺言》出道,同年即获得了十大中文金曲颁奖礼的最具前途新人奖。

继《傻女》和《人生何处不相逢》之后,陈慧娴与梅艳芳狭路相逢,两人都争得日版《夕阳之歌》的翻唱权。

陈慧娴唱《千千阙歌》,梅艳芳唱《夕阳之歌》,两首同曲不同词的歌,相差一天发行。

最终《千千阙歌》销量35万张,而梅艳芳不敌她,《夕阳之歌》仅获得20万张销量。

销量和传唱度都更胜一筹,所有人都以为陈慧娴能在十大劲歌金曲颁奖礼上,压过梅艳芳。

起码金曲金奖,或是最受欢迎女歌手奖,总要拿到一项吧。

然而,两个奖项都颁给了后者。

陈慧娴极为失望,开了告别演唱会之后,远赴异国留学。

现在回头看,陈慧娴的演唱事业是在最巅峰时戛然而止。

几年后,她回归乐坛,已经换了天地。

梅艳芳仍是天后,王菲、林忆莲、叶倩文等人在颁奖礼上轮番坐庄。

复出后的几张专辑销量低迷,这里仿佛没有了她的位置,她也因此患上焦虑症。

可要问她配不配得上金针奖,还是配得上的。

歌好不好,取决于有没有唱到人的心里,有没有听众挂念至今。

她的《千千阙歌》,既缱绻又豁达,大时代下人人传唱,也成为了香港狮子山精神的一种演绎。

既要珍重再见,也要目视前方。

还不止这么一首。

《跳舞街》《人生何处不相逢》《飘雪》《归来吧》等歌曲都在她的演绎下,让人久久难忘。

她本人,也是歌迷心中永远的公主。

曾经的时代金曲,至今仍是时代金曲。

金针奖若颁给陈慧娴,也是对一代人记忆的妥善安置。

结语:

金针奖的颁发标准,是为香港乐坛做出过贡献。

贡献的衡量标准有很多。

可以是在词曲上开宗立派,可以是在唱功、销量上叱咤一时,也可以是在创作及演唱上打动过无数人心弦,令歌声化为挚友,陪伴听者左右。

我们罗列的金针奖“遗珠”歌手们,起码都满足了上面的一条。

但金针奖作为香港乐坛的最高荣誉,同时又是极度严苛的,让它“负债累累”。

歌手们别无他法,只好耐心等待着这项殊荣的“临幸”。

你认为下一个拿到金针奖的歌手,会是谁呢?

关键词:
分享到: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 2001-2013 www.9774.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时尚网 版权所有

联系方式:954 29 18 82 @qq.com

   粤ICP备18025786号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未经吉中国时尚网书面授权,请勿建立镜像,转载请注明来源,违者依法必究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 合作伙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