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晚间,电视剧《漫长的季节》更新出第10集的内容。在这一集当中,把主线悬疑内容正式揭开。而这出戏码,颇有一些贾樟柯编剧并且导演的《天注定》的味道。这出戏,实际上是中国传统小说、故事当中的“快意恩仇”。
(资料图片)
在《漫长的季节》第10集的内容当中,已经清楚告知观众,沈墨约见侵害自己的港商,希望对其进行惩处。可谁知,沈墨三人绑架了港商之后,这人反抗激烈,沈墨失手,送港商回姥姥家了。接下来,便是王阳帮助运送尸首,推入到了钢厂的大炉子当中。
而维多利亚歌舞厅的女性失足从业人员殷红,前来录像厅威胁沈墨。最终,沈墨再次爆发,悲剧再次上演。接下来的内容,便是《漫长的季节》当中已经有过的了,殷红的尸首被那啥,然后被分开抛弃。为了掩盖真相,沈墨在纤维袋子当中装入了自己的手,和一些学生证件等等。就此,沈墨和殷红,实现身份互换。
这当然是一出悲剧,当然是违法犯罪,当然是不值得提倡的。尤其是法制社会,沈墨的这种行为,已经构成了犯罪。但电视剧在这个主线叙事上,是没有“主角立场”的。剧作本身,没有因为沈墨等人是主角,便偏袒他们。相反,剧作叙事,以不在场的方式,实现了客观冷静的表达——剧作实现的,是一种对于悲剧性问题的重演。
这种悲剧性问题的重演,尤其是犯罪式悲剧性问题的重演,就非常类似贾樟柯编剧并且导演的电影《天注定》了。在这部电影当中,也有一出女性被侵害之后的复仇。这种复仇,当然是不被提倡的,法制社会,需要在法律的范畴内惩处坏人,惩处犯罪分子。但是,这种叙事,是符合中国传统小说叙事特征的。
在咱们的传统小说当中,专门有一种复仇式的快意恩仇。这类作品,常见于流俗文学作品当中,部分较为精彩的武侠小说当中,也能看到。在古代的小说作品当中,恶有恶报,主角复仇的故事,也比较常见。咱们传统小说作品当中,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类的内容呢?其实是有它自身的规律和作用的。
这种复仇小说的模式,经常出现在说书人的作品当中。中国传统的评书形式,其实就是街边酒肆当中的娱乐方式之一,受众就是普通人。在普通人当中能够传播这种复仇故事,有很多原因。最重要的一点原因,便是很多普通人在这些故事当中,实现了对于自身不公的一种假想式复仇——他们大多不会学习小说当中的主角复仇内容,而只假想在主角的的故事当中,自己也实现了复仇。
同时,这种复仇小说,是震慑丑恶的。在这一点上,它和中国传统志怪小说的作用是一样的。孔老圣人曾经说过,不谈鬼神的事情。为什么读者孔老圣人书的读书人们,总是写志怪小说,写鬼神的故事呢?这里边就有另一种圣人思维——通过这种善恶有报,这种鬼神报应等等,震慑丑恶,让想要作恶的人,不敢作。
志怪小说当中的善恶有报,是以迷信的方式传播正向价值观念,震慑可能存在的坏人。而复仇小说则离开迷信,以“杀人偿命,欠债还钱”的传统思维逻辑去面对问题了。杀人偿命,欠债还钱,是中国人传统思维模式当中非常质朴的一点。这一点,其实是震慑丑恶的,让很多作恶的人知道,自己作恶之后,一定会被复仇。
所以,电视剧《漫长的季节》走的叙事路径,便是中国传统小说模式的。这种模式,在《水浒传》当中大面积存在。读完了《水浒传》,大家会升起什么想法呢?想当豹子头林冲,还是当倒拔垂杨柳的鲁智深呢?老编小时候读《水浒传》之后,母亲只说了一句话——不为恶,不做逼别人上梁山的事情。
多年之后,再想这句话,实在是对于《水浒传》的最好诠释。这部小说当中,写了太多的复仇,是让我们去复仇吗?至少,我个人的观点是,它试图从源头上解决复仇的问题,让恶的事情,从源头上不发生。《水浒传》如此,《漫长的季节》亦如是。
当美好被撕碎,当悲剧被展现的时候,我看到的是“引起疗救的注意”。如果我们人人为善,遇到需要帮助的人,就伸手帮一把的话,那世界就不会有为恶这件事情了,也就不会有复仇了。《漫长的季节》最大的价值,似乎便是这种劝我们一起向善吧。(文/马庆云)